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熔断机制不应成为股灾的“替罪羊”
http://www.scol.com.cn(2016-1-9 7:23:0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国股市启用熔断机制新规以来开市4天2天提前收盘,熔断机制在经历了这几天完整的实盘“公测”之后,引起了市场对熔断机制的质疑。证监会经过权衡利弊,于1月7日夜间宣布暂停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的“实测”经历短短的“四日维新”,体现了市场参与者对熔断机制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却忽视了在中国当下的市场环境里,熔断机制的作用比较有限这样一个事实。

  诚然,熔断机制的本质意义还是在于为市场提供一段“冷静期”,可以解决股市短期和应急问题。有了熔断机制,在暂停交易期间,监管当局能够在盘中就触发熔断的原因进行评估,如果涉及谣言等情绪面的因素,可以即时进行疏导。

  然而,在西方国家保护大多数投资者利益、防范整个市场风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熔断机制,在中国难免有点“水土不服”,作用有限,原因在于:

  一方面,存在熔断机制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的失真问题,熔断机制基准指数沪深300是一种指数熔断,而非个股的熔断,并不能如实地反映沪深两市各自的涨跌情况;另一方面,中国A股独特的交易制度,由于没有放开“T+0”,使得期限交易存在不对称性,可能让熔断机制的功能大打折扣。

  其实,鉴于中国当下的市场环境,熔断机制对于突发事件能够起到暂停作用,但是,解决不了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当绝大多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前景不看好,对经济发展信心下降的时候,即使采取熔断机制,股市随后也会接着下跌。

  因此,市场参与者本就不宜对熔断机制寄予过高期望。新年以来几个交易日股市的大跌,熔断机制也只是偶遇的“小插曲”,市场参与者不应该就此“问罪”于熔断机制。

  实际上,中国企业负债率过高导致的中国企业应对风险和保持创新能力不足、即将到来的注册制所带来的短期利空、美联储加息进入实质性影响阶段以及人民币贬值的预期,直接构成了对股市内外交困的多重利空。

  同时,广大投资者对熔断机制以及到期的“减持禁令”的一知半解,导致在股市下跌时,投资者担心因继续下跌触碰熔断阈值暂停交易,提前大量卖出股票,以至于股指快速触及熔断机制。在此背景之下,熔断机制的“实测”经历短短的“四日维新”也就不难理解。

  造成这次股市暴跌的主要原因并非熔断机制,管理层实行熔断机制的作法也不宜朝令夕改,否则,将会使其公信力受损的同时,也在制造更多不确定性,从而助长市场的贪婪和恐惧,让以散户为主导的中国股市更加情绪化。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