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上午,市一中院对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受贿案进行公开开庭宣判。被称作云南首虎的沈培平因主动向办案机关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线索,构成重大立功,而获得法院从轻处罚。法院认定,沈培平受贿1615万元,一审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2015年12月7日《北京晨报》)
天上鸟死于贪食,水中鱼死于诱饵。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此就是想不清楚、弄不明白,总是到了“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的时候,才知道后悔,才明白事理,用老百姓的话说,这不等于车翻了去驯马——晚了。
对于沈培平来说,概莫能外。在受审做最后陈述时,沈培平表示,自己没有正确把握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守住底线”,对此他感到悲痛和忏悔,将认真改造悔过,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沈培平的悲痛和忏悔,或许有的人一笑而过,有的人扼腕叹息,也有的人不以为意。其实,正像古人所说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走到今天这种地步,沈培平已经没有了“装腔作势”的情趣,也没有了给自己减轻罪责的条件,忏悔“没有守住底线”是他“迟到的悔悟”,也是他发自内心的颤音。
底线,就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起码要求,其线愈牢,其行愈正,其志愈专。对于普通人来说,做人做事没有底线,更多的是一个道德问题,但领导干部则不同,要是没有底线或是守不住底线,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什么理想信念、什么群众利益、什么集体目标,就会统统被抛到脑后,最终从“破纪”到“破法”,从“好同志”堕落成为“阶下囚”。这样的事例非常多,教训更是极其深刻。
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作为中央打虎后云南首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沈培平从基层一步步升至副省长,根植云南官场24年,长期的养尊处优,使他忘记了“当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的古训;仕途的一帆风顺,更让他忘乎所以,逐渐肆无忌惮,对法纪失去了应有的敬畏,他利用担任云南省腾冲县委书记、原思茅市人民政府市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为多家企业提供帮助,并非法收受好处费1615万元。吸引眼球的是,沈培平收受的贿赂大部分不是钱,而是普洱和玉器,其中约有1000万元是高档普洱,更是不乏单盒价值百万元的天价普洱,以至于他落马后,人称“雅贿”副省长。
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沈培平忏悔“没有守住底线”,无疑成为党员干部最好的镜鉴。如果沈培平时能够认真思考总结古今中外贪官的例子,早一点认识到守不住底线的危害,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碰红线,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明镜高悬”,时刻警醒警惕,时刻如临深渊,时刻如履薄冰,坚持做到“言出思微过,行前否三回”,让自己在权力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收起侥幸心理,这是防止误入违纪“雷池”、跌入诱惑“陷阱”、滑入违法“深渊”的有效之举,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实现从官路上“零事故”的智慧之策。(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