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以“母体”建设孕育创新“婴儿”
http://www.scol.com.cn(2015-12-23 7:46:4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吴海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孵化载体被视为创新创业的“母体”。12月21日,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获悉,《成都市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于日前出台。成都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采取经费补贴、引导投入、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运营管理、专业服务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12月22日《成都日报》)

  每一个新婴儿都来自于母体,而且母体是孕育婴儿的最佳环境。由此而言,成都加快“母体”建设,正是为创新创提供最佳环境,而有了“母体”的呵护,每一个创新“婴儿”都会得以健康孕育,这或许就是成都创新创业一直“优生优育”的秘诀。

  孵化器是孕育创新创业企业的“母体”,孵化器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创业者能否成功创业。在创新驱动发展这一宏观论述背后,是众多微观的创新体系的较量,而创新体系的现实载体,孵化器就是一个最基础的形式。如今,成都已有国家、省、市级挂牌创新创业载体121家,初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创业孵化体系。明堂文创中心、成都创客坊、十分咖啡、西南交大创客空间……这些场所都为创业者的成长提供了场地,更以“母体”这种最佳环境,保证了创新“婴儿”的健康孕育和生长,而这也是成都创新驱动一直保持“高成活率”的关键所在。

  的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滚滚洪流中,创客们的“奇思妙想”大量涌现,但是如果没有“孵化器”的支持,很多新设想就会“夭折”,最终只能“胎死腹中”。众所周知,创客们有思想、有激情、有项目,但是融资难、团队缺少经验、缺少办公场地、市场对接不畅……,而创新创业孵化器,为创客们提供人才、商务、融资、知识产权、市场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等服务,就像是一个“母体”,创造和供给必须的“养分”,如此,每一个创新设计、创新方案都会像一个健康的“婴儿”,可以防止创新还没有“出生”就过早“死去”的情况发生。

  事实上,整个成都就是一个大“母体”。在成都,创客们只要有好的想法,一定能找到“母体”孵化器。近年来,成都依靠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以新型孵化器为代表的众创空间,有效集聚和配置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要素,平均每天新增646名创业者,每个月新增943家科技型企业,一大批逐梦团队正“破茧而出”。自今年2月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以来,成都已建立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和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并建成各类孵化器121家,孵化面积达1150万平方米,形成较完整的企业孵化培育体系。这说明,成都探索出一条符合创新“婴儿”孕育规律的道路,提供“母体”式呵护,正是成都汇聚创新资源的一大吸引力。

  婴儿需要母体的呵护,创新“婴儿”更需要政策、环境、资金等一系列“母体”的呵护。我们看到,成都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采取经费补贴、引导投入、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运营管理、专业服务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这些都是为创新“婴儿”提供“营养”,保证其更加健康的成活、成长。今后,我们要继续全方位扶持创新创业孵化器建设,对在孵企业购买检验检测、研究开发、知识产权、科技咨询、咨询设计等,要给予资助。要鼓励载体举办创业培训、创业大赛、科普教育等活动,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法律维权、管理咨询、研发设计等多元化全链条专业服务。总之,要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用政策的“加法”换取创业的“乘法”,让创业的源泉充分涌流、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

  有更多的孵化“母体”,就会孕育更多的创新“婴儿”。成都提出到2020年,全市创新创业载体总量要达400家,在孵企业和团队超过3万家。如此庞大的“母体”群,必将为成都创新创业注入更强动力,只要我们认真落实《成都市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就会见证更多的创新“婴儿”在成都呱呱落地。(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