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谁在对双向验证制造错误的舆论导向?
http://www.scol.com.cn(2015-12-2 8:06:2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陆玄同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记者从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获悉,近期,一些网上倒票人员利用虚假手机号注册账户,在春运售票期间囤票倒票。为确保广大旅客的正常出行,保护旅客的个人信息安全,并将购票信息准确送达旅客,12306网站对注册用户手机可联络性进行核验。(12月1日新华网)  

  据该规定显示,旅客近期在第一次网上购票时会看到提示,自第一次购票当天起三天之内,旅客可以在方便的时间随时核验手机,同时,在这三天中未进行核验仍可购票。三天后购票须通过手机核验。可以看的出,双向验证是为了打击不良的购票行为,维持基本的购票公平性。并且作为一个信息沟通平台能够更准确传递信息,满足基本的购票安全愿景。  

  其实双向验证的做法不是始于12306,其他渠道也都用这种验证方法,打车软件、邮箱找回密码等等。但是我们也看网上的报道南辕北辙,扰乱视听。有网站报这样报道“根据铁路部门的要求,12月2日前需要完成验证,也就是说,明天开始,没有核验的乘客,今后可能就不能网络购票了。”这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极其不负责任。这种错误导向很可能使得民众产生恐慌,进而产生极大的负面情绪,不利于购票秩序的稳定。  

  若不是铁总1日的及时辟谣,恐怕这种错误导向还会持续。尤其在春运售票这个大环境里,我们应该警惕和深思,某些媒体过度和不真实的报道很可能成为黄牛们的“代言人”,而黄牛们正盼着这一刻的到来,购票环境紊乱,他们才有可乘之机。  

  然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提示框内的消息,明明很清楚,可是网上的报道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呢?应该清楚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很浮躁,不会耐心将提示信息读完,难免会凭着一星半点而断章取义,造谣生事。然而当今网络信息混杂,网络作为一个民主平台存在必然充满了不权威性。而那些不真实的言论背后,或许也并不是传播者有心的经营,而是公众对于真相的渴求。但是这种渴求更要站在有甄别的基础上,不能随意的听之信之。  

  其实媒体更应该像“侦察兵”,将探听到的信息完整的真实的传递给民众,而这期间就少不了信息传播的监督者,更少不了民众对信息的甄别,尽管这种判别能力极其有限。但是不能只谴责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有意扩大谣言散播面,也要批评监督者的渎职和监督不力,要不然他们怎么会有传播谣言的机会!  

  更应该警醒的是春运期间的购票,事关民众的切身利益,千万马虎不得,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可能对舆论产生误导,使民众产生偏激化的情绪。当然不能只说媒体,铁路部门在对外传递服务措施的措辞表达更要严谨,防止一些别有用心者篡改和有意偏差,造成一些躁动和不安。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