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贫困生请领导吃饭”的个中滋味
http://www.scol.com.cn(2015-12-25 8:26:3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周帆
作者:知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年11月,安徽合肥一企业给宿州埇桥区一所学校的30名贫困学生每人送去1200元钱爱心款。近日,记者接到家长反映,还没等孩子们拿到钱,学校就要求学生们每人拿200元,共计6000元,请企业及学校、村镇干部吃饭。日前,记者采访学校负责人得知,学校的确向学生们“筹集”资金吃饭,但后来没有使用,已经陆续退还。(12月24日《安徽商报》)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尽管不知把这句话反过来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是不是也有普遍意义,但所谓的“贫困生出钱请领导吃饭”,却有点类似的意思。这同时还让笔者想起了另一句常用语,“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如果脱离这件事的现实语境,“贫困生出钱请领导吃饭”,不仅令人诧异,而且足以触犯众怒。然而,咱们如果根据具体情节,再以人之常情视之,“这顿饭”的个中滋味是十分酸楚的。

  虽然不知有着30名贫困学生的学校,是不是也同样的贫困,但九桌花了6000元钱的饭局,还真算不上宴请。尽管“吃饭”这件事,已经从最初的果腹变成一种享受,又被公款吃喝引向了腐败的歧途,但包括校方、赞助企业以及当地村政府的部分领导,还有30名受资助学生在内的一顿饭,总共才花费了6000元,也只能算是家常便饭了。若以“腐败”论之,还不够贪官的一次小酌。这并非是以数额论性质,而是这样的饭局,用以答谢赞助企业,还请来了当地村政府的部分领导,只能算是表达一下心意了。

  问题出在这笔钱是受助贫困生出的,无疑让人与曾经发生过的截留赞助金,克扣扶贫款发生联想。但是,其中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该校采用这样的答谢形式是不是有必要?这就得从人之常情上来说。既然“企业来帮扶那天,天气比较冷,活动一直搞到中午才结束”,吃顿饭也在情理之中,也是一种传统的答谢仪式;其次,该校是不是真的“没有经费,所以提前向贫困生筹了钱”?这不妨从这顿带有答谢“宴请”的饭局,在当地村政府部分领导到场的规模下,九桌左右才花了6000元来看,真是有点“穷相毕露”了。要是该校和当地村政府的部分领导想趁机涮一顿,也是反证了当地的贫穷状态。
 
  当然,不管何种原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但是,若把道德制高点移向贫困线,把置身事外换做感同身受,我想也会有从穷日子里过来的人,设身处地地看待这件事。贫困的日子本来都是凑合着过的,但必要的礼节也是要遵守的。毕竟,学校向贫困生筹钱并非中饱私囊,也非用于大吃大喝,无非是觉得在学校没有招待经费的情况下,让得了捐助款的贫困生凑钱答谢赞助方。笔者在想,如果在各种扶贫帮困中,相关单位都能做到把善款全额送到受助者手中,在觉得有必要答谢赞助方又没有能力的时候,让受助者挤一点出来表示表示,也就善莫大焉。

  如果能在更高的境界上达成共识,那么,在公事公办时,很多传统礼仪都是可以省略的。而在现实环境中,毕竟还要顾及一些人之常情。于理也得于情,就说这顿饭吧,现在弄得谁的心里都不是滋味,好事几乎要变成坏事了,确实让人有点于心不忍。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