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莫让无声食堂成为“食堂秀”
http://www.scol.com.cn(2015-12-24 16:51:1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周帆
作者:陆玄同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这个世界太聒噪了,以至于人们想出各种办法来保持宁静,我们所熟知的医院禁止喧哗是为了让病人静养,图书馆禁止大声说话是为了大家能够更入心的阅读,但是对于“无声食堂”这个玩法还是第一次听说。

  据12月24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而其依据就是出自于孔子《论语·乡党》的“食不言寝不语”。它的意思是说,在吃饭和就寝时,不可大声说话。

  然而搬出两千年前孔子“食不言寝不语”的修身格言强加于现在的小孩子,其实就相当于将成年人修身之道过早的施与小学生,这是他们本不该承受之重。况且有谁能考证孔子当时就真的做到了,或者说他从小也是这样做的吗?姑且相信他做到了,可是这不在同一个语境下,更何况周围环境已是天壤之别。孩子的天性就是童言无忌、畅所欲言,有时还可能喋喋不休。虽然说“无声食堂”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从其形式来看就是在压抑孩子的天性,我们需谨防其成为一场食堂就餐的作秀。

  尽管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的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但是我们从新闻的图片里看到的是,孩子们表情沉重,动作只不过是机械化的1、2、3、4、OK,试问这样的教育有意义吗?压抑了孩子表达的欲望和同学之间彼此交流的兴趣,即便是真的靠权制度缔造出一个各种“机器人”用餐的食堂,又能怎样,这样就能培养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良好的学校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发展共性关注个性。我们需要的是孩子们从内心认识到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而不是打造一个用餐的“兵马俑”。

  制度是用来约束不良的行为,而不是用来限制。当我们的教育真的要培养出一批批“知书达理”的所谓“谦谦君子”时,有多少人是被压抑个性后的屈从,只不过是被动的机械的遵从者所谓的规矩,长此以往会积怨成愤,有朝一日爆发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例子不胜举枚。

  当然雷人的还在后面,据学校介绍,为了将“无声食堂”更好地实施下去,现已初步将文明礼仪中说、吃、坐、行等各项内容拍成了示范视频,更方便同学们学习。而该校还制定出一个校园文明音量分级表,以此提醒同学们学会在不同场合说不同分贝的话,让文明有分贝。

  那么请问有为学生制定的校园文明音量分级表,那这个约束对于老师是不是也同样适用?为人师表,如果老师都不能做的很好,那凭什么要求学生就要做好呢。况且讲话看分贝这本身就是个很荒唐的事情,试想在一个学校同学之间的说话交流变得小心翼翼,蹑手蹑脚,会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甲对乙说,我刚刚不小心说了句70分贝的话被老师发现了,要挨处罚了。乙说,我刚说话时也要吓坏了,有两个字的发音差点超过65分贝,吓死宝宝了。若果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可真的是天大的笑话了。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