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震灾“夺不走”康定的美丽
http://www.scol.com.cn(2015-11-27 8:19:0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周帆
作者:吴海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1月25日下午,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听取康定“11·22”6.3级地震灾后重建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等。省委书记王东明主持会议。(11月26日《四川日报》)

  康定是美丽的代名词,而随着抗震救灾的实践,康定又多了一个代名词:坚强,这坚强来自于坚韧不屈的抗震精神,来自于众志成城的抢险救援,更来自于科学有序的灾后重建。如今,四川省委对康定灾后重建进一步科学部署,无疑又多了一层“坚强的后盾”,而有了这些坚强的后盾,震灾就“夺不走”康定的美丽。

  一年前康定曾经“倒下”,一年后康定重新“站起”。康定地质条件复杂、产业基础薄弱,重建任务艰巨。但是,一切困难都阻挡不住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废墟中站起的那一刻,康定人民在中央、省、州的坚强领导下,克服灾后重建的艰巨性、复杂性,发扬抗震救灾精神,自力更生重建家园,一个更加幸福美丽的新家园已具雏形,一个重新“站立”起来的康定再也没有“倒下”。

  曾经的倒下,是因为“天崩地裂”的灾难;如今的站立,是因为“天翻地覆”的重建。康定地震发生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直有关部门加强协调指导,甘孜州和有关受灾县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有序推进392个重建项目,重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灾区原野上拔地而起的幢幢新居,渐渐覆盖大自然的伤口,重建蓝图徐徐展开,新家园在曾经的废墟上拔地而起,走过灾难的人们对未来满怀憧憬与希望,更体会到从“悲”到“喜”的幸福感。

  幸福感来源于科学重建。一年来,康定按照“统筹推进、分类指导”的要求,科学确定建设项目和时间顺序,突出抓好学校、医院、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恢复灾区公共服务体系。结合灾区资源、环境、区位等优势,加快推进产业恢复重建,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灾区发展能力,推进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吸收了汶川、芦山重建经验,彰显了康定灾后重建的理性与成熟。

  是的,相继经历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四川,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抗震救灾经验,因此康定灾后重建已经不再“生涩”。事实上,一个个重建规划迅速推出,一项项民生政策密集出台,一个个重建项目顺利推进……其中都包含着汶川重建、芦重建的经验,只不过根据康定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了“经验嫁接”。今后,我们要继续汲取智慧,科学重建,针对康定灾区地处高寒地区、可施工时间相对较短的实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进度,形成更多的实物工程量,争取在康定建起更美的家园。

  当然,灾后重建不是“原地起立”,而是“发展起跳”。灾后重建本身就是一个吐故纳新、兴利除弊的过程,康定在灾后重建中恰恰体现了这一点,他们通过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涅槃重生。比如在康定市中谷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天然温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建设配套温泉洗浴等项目,不但在废墟上“站立起来”,还实现了“发展起跳”。今后,我们要立足康定实际,将产业恢复重建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推动灾区以经济转型、升级,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更高水平的发展。

  “你震与不震,我们都在康定,不离不弃”,面对灾难,一曲《致坚守的康定人》令人鼓舞,它就像《康定情歌》的“坚强版”,带给我们信心和力量。如今,省委领导的殷切关怀、灾后重建的科学部署、灾区人民的顽强奋斗,更带给我们信心和力量,因为有了这些,震灾就“夺不走”康定的美丽,反而会绽放更美的容颜。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