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扬州炒饭出台标准不妨当个笑话看
http://www.scol.com.cn(2015-10-24 7:30:2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陆玄同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饮食文化的传承在于不断改进和融合,没有特定标准而又不失其中烹饪的精髓,不仅要适合当地人,更要迎合外地人的口味。俗话说,三人进馆子口味不同。可是据中国新闻网23日报道,在首届扬州炒饭全国邀请赛上,“扬州炒饭”新标准正式出台并对外发布,今后按照新标准炒出的“扬州炒饭”在形态上要达到米饭颗粒分明,晶莹透亮。色泽上要做到红绿黄白橙,明快、谐和;口感上要咸鲜、软硬适度,香、润、爽口;气味上要具有炒饭特有的香味。  

  企图通过一项标准来维护“扬州炒饭”声誉的做法显然是徒劳的,相反可能会遏制扬州炒饭的传播。全国打着扬州炒饭名号的餐饮店或者餐馆有扬州炒饭食名恐怕不计其数,而这样的标准不可能全部推行开来,而且也没有意义。有人喜辣,有人爱甜,有人好麻辣,饮食的地域性非常明显,只有使得扬州炒饭再不是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迎合当地人的口味,或许才能使得扬州炒饭繁荣名声渐行渐远的流传下去。而这个所谓的扬州炒饭标准出台,不妨就当个笑话看看。  

  就像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没去过扬州,那么正宗的扬州炒饭必然品尝不到,能在本地迟吃到一口扬州炒饭虽然伴有本地味道,这也不失为一种认同。就像汉唐时期西域食品传入中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民的饮食生活一样,近代西方饮食文化的舶来,也引起了中国近现代饮食生活的较大变化,如啤酒、汽水、奶茶、蛋糕以及各类西式快餐,渐渐受到了中国人的欢迎,同时也加快了中国人的生活节奏。另外,西菜中做,中菜西做,中西合璧也为人们所接受,如“铁扒牛肉”、“华洋里脊”、“西法大虾”、“西洋鸭肝”等菜,均是西菜中做、中菜西做的佳品,常出现在20世纪初中国的食单上。  

  话说回来,即便是扬州本地的餐馆,恐怕味道也是各有千秋。每个人对扬州炒饭的认识理解不同,做出来的味道自然有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化的传承,才能够使得扬州炒饭文化和烹饪技艺更加丰富。 

  试想千篇一律的扬州炒饭摆到食客面前,可能有人以品尝到真宗的扬州炒饭喜出望外,也可能有人停箸不食。食不对味难以下咽。当然如果处在外地的扬州人能时不时的吃到家乡饭,心里也会有一种莫名的自豪,尽管味道不如家乡的好。而这应该才是扬州炒饭这个代表着扬州形象,扬州最具特色的美食的现实意义。  

  笔者以为出台标准抑或是对扬州炒饭狭隘的理解。一般而言,在长时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饮食习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是一种民族特点,比起其它民族特点来,保持的时间要长久些。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变是绝对的。饮食习俗也有缓慢、渐进的变化。一些饮食品种不适合人们生活需要而逐渐被淘汰,而另一些新出现的饮食品种则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人们的常食品种。正如“沙县小吃”、“兰州拉面”、“陕西凉皮、肉夹馍”等等代表当地文化的小吃一直以来在被不断的模仿,但是从未被超越。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