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川报评论 >> 正文
狠刹宴请风与政府的权力“边界”
http://www.scol.com.cn(2015-8-5 16:45:08)  四川日报    编辑:周帆
作者:杨洁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日前,通江县委办公室、通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一则《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公职人员和群众操办酒席的通知》,引发了媒体关注和网友热议。通知除了对国家公职人员操持、参加酒席进行规范以外,还对农村和城镇居民允许举办的酒席范围进行了界定,只规定了可以操办的酒席是婚嫁酒、丧事酒和寿酒等三类,而办寿酒则要求老人年龄70周岁及以上,每间隔10年可操办一次,意味着60大寿将无缘办酒庆贺;除此三类之外,升学、满月等则一律不允许操办酒宴。

  记者采访调查显示,针对当地各种宴请成风的事实,通江县不少群众已啧有烦言,宴请风也的确成为当地百姓的一个沉重负担。对此,通江县委、县政府想通过禁令的形式来刹住这股歪风,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问题在于,公权之下,依法行权,哪些该管,哪些可以管,又该如何管?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各种理由操办酒席,借以敛财,助长歪风,显然该禁该管,对此当无异议。不过,对普通群众因婚丧嫁娶庆寿而操办酒席,也设置苛刻的门槛,这恐怕让人难以接受。人民群众正当合法的权利突然被一下“砍”掉,如此禁令最终恐怕带来的不是令行禁止,而恰恰是群众心中增厚的疑团——政府的手是不是伸得太长了?

  其实,作为礼仪之邦,民间因各种喜事丧事而宴请宾朋,只是民风民俗的一种表现,本无所谓好坏之分。只是因为长久以来,在一些地方这一风俗变得与钱财关系越来越紧密,于是红白喜事成为托词,收礼收钱才是目的。一些地方的少数官员更是将此演变为一种“合法、合情”的敛财之道,普通百姓因不断送出礼金而不堪重负,想要一次捞回本来,只能找个甚至编个理由也如法操办一次。如此循环往复,没完没了,酒席之风便成为社会的一大痼疾,民风变味成了“歪风”。对此,如何加以引导和纠偏,实在是考验政府智慧的一个难题。

  既然是难题,就要讲究智慧和技巧,不能使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在中国乡村这样的人情社会、熟人社会中,礼尚往来是保持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一个重要方式。这样延续了数千年的民风民俗,显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于那些超出正常往来,愈演愈烈的请客送礼、操办宴席之风,尽管出于刹住歪风的目的,政府也不能简单使用于法无据的“一刀切”方式,让正常的宴请也一律“偃旗息鼓”。如此一来,群众之间的正常的人情往来也成为无辜的牺牲品,招来的民间质疑反而会令政府形象受损:难道群众连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分享喜悦、抚慰悲伤的自由都没有了吗?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政府的权力边界究竟在哪里?遗憾的是,似乎通江县有关部门并没有虑及到这些潜在的影响,而是采取了被网友评为“奇葩”的方式,发出了上述通知。这一方面与其没有厘清公权力的边界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少数领导干部心中“政府无所不包、政府包揽一切”的惯性思维有关——既然请客送礼、操办酒席有弊端,发文禁止就是了,如果效果好那是政绩,效果不好则至少表明做了工作。

  刹住变味的宴请歪风不是一件易事,一旦风气已成,治理起来就更加考验政府的治理水平和执政智慧。为此,当从两个方面着力:一则要切实管住国家公职人员,不能任其带头请客送礼,对此不仅要出台相关禁令,更要有实际的惩罚措施,逗硬落实。二则,权力不能任性,行使权力不能“越位”“越界”,对于群众私人领域的行为,不能拿起“权力大棒”随意干涉,而是要充分考虑酒宴往来作为地方民风民俗的特性,通过加强引导和宣传教育的方式,通过促进村民自发形成村规民约的方式,斩断你来我往、钱来钱往的宴请歪风的恶性循环链条。如此,才能使民间宴请重归正常的意义和轨道。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