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强化劳动实践让素质教育更有活力
http://www.scol.com.cn(2015-8-5 8:03:5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王坤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昨天,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切实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地方和学校可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要安排劳动家庭作业,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8月4日《京华时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就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作了精辟的论述。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对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将是一剂“良药”。对学生而言,有了劳动付出也就意味着诚实能干,学校因此可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对于社会事业的良性发展,还将储备更多“热能”。

  事实上,劳动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在学校长期被弱化、家长不完全认可、社会关注不够,这让原本人性化的教育制度改革面临尴尬。虽然提倡素质教育由来已久,但一直以来,人们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使得操作经验并不成熟。加之现行的高段教育模式尚未摆脱“困境”,文化成绩对升学的影响仍起关键作用,致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把时间和精力,抢先放在学习文化学科知识上,从而忽略了对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虽在课表中设置劳动技术目录,但实践过程基本也只是做做样子,或者干脆被文化科挤占也见惯不怪。

  高分低能,一直被视为教育的缺陷。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时候,劳动实践在教育中的优越地位,足以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劳动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任何行动都要靠思维去引导,劳动过程也即实践探索的过程,随着问题的一一解决,孩子的思维从灵活多变逐渐走向成熟。劳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耐性,做好一件事情不容易,每项劳动都有自身的操作步骤和规范动作,孩子们通过从事不同的劳动,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专注与忍耐。劳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劳动付出就会有收获,成功的乐趣也由此而生,通过劳动体验可以聚集更多正能量,对学习文化知识也大有益处。

  毫无疑问,在义务教育阶段融入劳动实践课程,符合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发展的眼光看,曾经被人高度赞美的“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的学习方法显得过于保守,明显已经无法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才目标需求,所以,新形式呼唤教育新理念、新作为,是必然选择。话说回来,学校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要从形式主义转变为真抓实干,恐怕还任重道远,需从实际出发,重点解决好影响“发展大计”的制约因素。

  其实,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成为检验教育成果的必备环节,只不过,先前的评价并不注重实践过程,测评结论也并非货真价实,大多由老师给出“印象分”即可。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出台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办法,再一次明确劳动课程设置范围,并对组织实践和评价要求进一步细化,为更好打造“精品教育”发出了动员令。虽然从某种意义讲,制度保障的确很关键,但要让劳动实践课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头戏,最终效果如何?或许,执行力才是决定制胜的法宝。

  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家长,要真正意识“分数论英雄”的潜在弊病,诚心迈出教育改革实践的第一步,可能还需要经历“探索期”的严峻考验。这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够顺利突破心里障碍,摒弃传统的学习价值观尤为重要。当所有人达成共识,文化成绩不再那么神圣,劳动实践对个人和社会有着积极影响的时候,教育便理所当然回归本真。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