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让“芦山精神”成为深化改革的新“引擎”
http://www.scol.com.cn(2015-4-21 8:12:3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丁乔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4月20日,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专程前往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奋战在灾后重建一线的干部群众、工程建设者和援建工作人员,实地考察重建成果,调研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4月19日《四川日报》)

  在纪念4.20芦山地震2周年之际,《四川日报》连续报道了芦山灾后重建的相关情况,总的来说,恢复芦山灾后重建,四川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无愧于灾区人民和社会各界的殷切厚望,无愧于党和国家的深切期盼。芦山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一场严重的灾难,甚至给部分家庭造成了灭顶之灾,但同时,这又是一次让我们空前团结、凝聚人心、共克时艰的宝贵经历。通过一系列灾后重建工作,不仅灾区人民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也深化了党群干群关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我们以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和真抓实干的姿态给世界展现了一种“庐山精神”。

  笔者认为,“芦山精神”不仅体现出为民务实创新的实干精神,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经验和实干经验。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任务道路上,我们不妨以“芦山精神”为“引擎”,将“芦山精神”转化为深化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

  芦山地震发生后,国家领导人关心灾区人民情况,社会各界不辞远道而来驰援四川,全党上下一心一意开展抗震救灾工作。频现在灾区一线的国家领导人,四处奔波忙碌的志愿者,躺在草丛、倚着树干休息的武警官兵,这些无一不是我们在灾难面前体现出来的空前团结的意志力。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国家层面出台的救助措施,一贯而行、执行到底。这种执行精神和执行力给我们今天深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如果我们以此精神贯穿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中,伟大中国梦何愁不复兴、小康社会何愁不实现。

  其次,在抢抓灾后重建的过程中,除了各地区、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四川方面也制定了详细的重建进度表,在任务表中,立足本地实际,狠抓突出重点与突出创新相结合,并明确责任和时间节点,目的是尽快让灾区人民摆脱灾难,过上幸福生活。通过真抓实干的创新举措,灾区人民不仅恢复了生产生活,而且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集现代化和民族气息的居民院落集中连片建成,充分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和改善群众出行条件的交通设施连线贯通,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体现。在恢复灾后重建的项目上,四川既考虑到惠民、利民和便民的原则,同时放眼长远,实施战略性布局,一步实现了灾区跨越式发展。

  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党和国家第一想到的是群众,恢复灾后重建也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不仅给灾区群众煲心灵的“鸡汤“,同时也让群众得到最实惠的利益。我们在深化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也必须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发展是为了人民群众,发展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必须与人民群众共享。因为,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必须用之于群众,效之余群众,明确“公仆”的角色定位。“芦山精神”的结晶是灾区人民的生活幸福,我们的改革工作也是围绕这一目标攻坚克难,只要一心为民,改革就不会变道走样,只有一心为民,才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因此,“芦山精神”何尝不是我们改革精神的新“引擎”和新动力?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