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发展型重建是理念的蜕变
http://www.scol.com.cn(2015-4-21 7:44:5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吴海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二评震后重建的芦山新路  

  犹如蚕蛹破茧成蝶,芦山发展实现“蜕变”。如果说震前芦山是一只蚕,那么震后芦山则是一只蝶,而使其“蜕变”的力量,就是发展理念的创新,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

  重建不仅要“安居”,更要“乐业”。而要实现“乐业”,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重建,产业恢复不能“原地踏步”,而要实现“跳高”。重建与发展是一体两面,离开发展的重建,建不好,更走不远。尤其对雅安而言,灾后重建是欠发达地区后发追赶的一次机遇,要把打重建“硬仗”与补发展“欠账”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产业发展“二次崛起”。

  地震带来创痛,重建蕴含机遇。如果把遭遇灾害比作一次“跌倒”,那么“跌倒”之后,光是缓口气、原地站起来,还是在战胜灾害的崛起中脱胎换骨、超越自我?芦山选择了后者。我们看到:在宝兴县雪山新村,重建之后盯上了乡村度假旅游业,将重建与发展结合起来,以重建提升新村整体风貌,以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汉源县以“农旅一体”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全力打造“百里果蔬长廊”,将灾后产业重建与灾区长远发展相结合,以此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实践证明:灾后恢复重建绝不是发展“复原”的结果,而是产业“振兴”的产物,是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能力的升级、整体风貌的提升。

  诚然,震前灾区的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农业都是“小打小闹”,缺乏规模和技术。芦山地震灾区的产业重建,必须转变原有发展方式、提升技术水平。同时,要树立“飞地”发展理念,针对灾区担负着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任、容量有限的问题,“飞出去”异地发展产业。我们看到:针对灾区承载能力,雅安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把芦天宝飞地园区作为支持芦山、天全、宝兴等灾区县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坚持优势产业向飞地园区聚集,利益分成向“飞出地”倾斜,换来了灾区涵养生态与异地产业发展的双赢。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建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也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增强后劲的过程。只有将恢复重建与规划提升、功能提升、水平提升相结合,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群众致富相结合,才能发挥灾区自身生态、区位、资源、重建政策等优势,放大重建效应。只有这样的“造血式”重建,才能成为补发展欠账的有利契机,为芦山地震灾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产业重建,让芦山在看似“无路”的绝境中,趟出一条条发展的新路、好路。我们相信,未来的芦山必将在产业重建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不断实现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的华丽蜕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