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芦山重建凝聚磅礴向上的不竭力量
http://www.scol.com.cn(2015-4-20 7:40:0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同一片蓝天,同一个地点,同一张面孔。时隔两年,在镜头中定格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镜头中的人物是天全县新华乡落改村村民任志珍。今年4月9日的镜头中,任志珍穿着一身橘红外套,倚在新房露台的不锈钢栏杆上,脸上洋溢着微笑。在她身后,一幢幢新居进入施工收尾阶段,两层小楼,红瓦粉墙。远处的田间,是绿油油的农作物。(2015年04月19日四川日报)

  两年前,天全县新华乡落改村村民任志珍蹲在地震中倒塌的房屋前,看着满眼的残垣断壁,默默流泪。两年后,任志珍倚在新房露台的不锈钢栏杆上,脸上洋溢着微笑。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个地点,只是时空距离的不同,却表现出不同的表情。

  “4.20”地震发生后,中央首次将灾后恢复重建的“指挥棒”交给了四川。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实现“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重建目标,出台了省内对口援建工作方案。芦山地震灾区各级党委、政府抓住灾后重建大机遇,带领灾区群众打重建“硬仗”补发展“欠账” 全力“后发追赶”,灾区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泛参与的灾后恢复重建,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群众的事,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今的雅安,正在废墟上进行着重生。住房重建、产业重建、基础设施重建……雅州大地各项重建工程遍地开花。行走在雅安农村,漂亮美观的重建新居、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雅安农村的改变令人惊喜。走进芦山地震灾区,我们见到的是村庄变景区、农田变公园。

  其实,笔者也同芦山灾区受灾群众一样,在看到重建带来希望同时,更加感受党和政府及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坚持民生优先,把住房重建放在首位,加快住房重建进度,更加感受到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灾后恢复重建“大考”中得到充分发挥。

  报道称,两年前,在受灾严重的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村支书杨才俊第一时间把一面鲜红的党旗插到抗震救灾最前沿的阵地上。笔者认为,杨才俊这个细节,让我们的党员干部看到党旗,就看到召唤;让我们的群众看到党旗,就看到希望。正如群众说的:“看到党旗就知道我们有救了!”。

  在灾后重建的700多个日日夜夜,填满两幅照片两个镜头之间的时空距离。像天全县新华乡落改村村民任志珍这样,从流泪到微笑的表情,述说的是感动和希望。笔者认为,带来感动和希望的,是重建中感恩奋进、自力更生的普通民众,是一心为民、务实奉献的党员干部,是大爱无疆、坚守一线的援建人员……正是因为他们,才汇聚起不竭向上的力量源泉。

  毫无疑问,在灾后重建的特殊战场上,芦山重建凝聚起了更加磅礴向上的力量,见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力量,见证了患难同胞的坚强乐观及向上的精神状态,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抗震救灾的奇迹。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强不息的150多万雅安人民一定能用自己的双手重拾幸福,在打重建“硬仗“、补发展“欠账”,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征程中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实现新作为,凝聚起磅礴向上的不竭力量,让每一位受灾群众都像天全县新华乡落改村村民任志珍那样切身感受到灾后重建的强大力量。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