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理论思考 >> 正文
创新扶贫机制推动革命老区脱贫
http://www.scol.com.cn(2015-2-11 8:25:59)  四川日报  
作者:杨钢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编辑:盛飞
  四川是全国贫困人口分布较多的省份,而四川革命老区则是四川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分布地区。四川革命老区创建时间早、分布区域广、历史贡献大,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四川能否实现“两个跨越”,关系到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加快革命老区的扶贫发展,已经成为四川亟需解决的突出民生问题。

  老区扶贫需要打一场持久战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革命老区贫穷落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诸多原因,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并且呈继续扩大趋势,可以说,当前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

  贫困面积大:四川有36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这些贫困县大多数分布在四川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多:虽然通过10年的扶贫攻坚,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但是按照国家扶贫新标准,贫困人口依然众多,扶贫依然是头等大事。贫困程度深:四川革命老区的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原始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加之人口素质较低,思想观念陈旧,劳动技能较差,贫困人口增收能力依然不足,仍然有相当部分人无法满足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大多数贫困人口都地处偏远山区,当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特别容易导致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加之很多贫困地方的医疗救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特别容易因灾或因病使人陷入贫困境地。还有,四川革命老区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发展条件欠佳,因此扶贫攻坚需要打一场持久战。

  着力创新三大扶贫机制

  大胆创新扶贫项目选择机制,增强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可持续性。一是调整革命老区扶贫项目选择权和选择标准,确保项目选择的理性与高效。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监督、保障扶贫效益惠及真贫”。相应地,衡量革命老区扶贫项目的标准也应是“是否能保障扶贫效益进村入户”。二是合理确定扶贫项目,进行持续性扶贫开发。要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协调矛盾,统筹利益”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提出具体的项目选择模式。

  创新扶贫资源整合机制,保障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高效性。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打通革命老区的公共产品的“瓶颈”问题。公共财政支出必须由“为城市锦上添花”向“给贫困地区雪中送炭”转变,向贫困地区倾斜,向革命老区倾斜,加大对革命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调整政策,分类整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扶贫机制和扶贫模式,都涉及一个创新扶贫资金运用机制的问题。应将扶贫资金分为基本生活扶贫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资金和产业扶贫资金三大类。政府需调整有关政策,解决革命老区贫困户参与扶贫项目以及与市场衔接等问题,从而发挥其长久扶贫的效益。此外,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扶贫信贷资金的投入力度,促生产、促发展。增加扶贫信贷资金投放,调整扶贫信贷资金投向,进一步加大革命老区的扶贫投入力度和扩展扶贫覆盖面。

  确立长效扶贫机制,提高革命老区贫困者自我发展能力。不仅要保障贫困者近期的生存需要,更应有效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这是革命老区贫困者能否稳定、持续脱贫的关键,也是衡量扶贫攻坚工作成败的关键。要着力改善革命老区贫困者的健康状况。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扎实稳步推进,建议在这一医疗制度中重点考虑革命老区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一些传染性疾病应得到救助性诊治,一些地方性疾病,应及早采取措施遏制病源。要保障革命老区贫困者受教育权利的实现。科教文化的落后既是一些地方贫困的外在表现,也是造成这些地方贫困的重要原因。要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教育投入,保障其基本教育资源供给,从而保障贫困者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切实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相关评论: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