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天府评中评 >> 正文
天府评中评(1月9日)
http://www.scol.com.cn(2015-1-12 10:04:25)  四川在线  
作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编辑:邝雅然
郭元鹏:别让“政府埋单”伤害了法治敬仰
沂宣子点评:
  男子当警察面开挖掘机扎人时还叫嚣,“再不走就轧死你!……轧死你由政府埋单!”,而正是这个“政府埋单”才成为本新闻中的新闻。从新闻中我们可以得知,此事件从头到尾都应该是项目的错,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头,叫嚣“政府埋单”者,恐怕哪个政府都不会、也不敢为你的行为埋单。
  文章抓住了“政府埋单”这个关键词展开评论,紧密结合“拆迁、案件、医疗”等事故均由政府埋单这一现实,放大了“反正由政府埋单,我无所谓”的胆子,而后发起的三个追问,直切问题要害,正因为有了“政府埋单”底气,才有了驾驶员的嚣张,才助长了社会邪恶习气,才将法律抛在了一边,让法律成为了“弱者”。道出了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政府,因为“政府埋单”的无底线伤害了法治信仰。在依法治国的语境下,该文实际反证了法治的重要性,建设法治政府,保障法律权威,我们的政府责任重大,就必须依法办事,别什么都让自己成为冤大头,而习惯“政府埋单”。
  本文如果抛开新闻由头的话,笔者认为这不失为一篇上好佳作。但可惜,该评论是由由头展开的,但却只有“政府埋单”一词与文章相联系,其它则完全脱离了新闻。虽然评论不应居于新闻内容,但对此新闻事件,作者对“政府埋单”进行了痛批,对此新闻事件没有提到一点看法。所以,笔者认为,文章是好文章,说的也在理,但并费一篇好的新闻时评!

知风:别让“打胎”掩盖了教学的真问题
贝加耳点评:
  看完本文后,首先对文章写作的思路严密,层层衔接,论述语言从容而又尖锐的特点留下鲜明的映象。出于好奇,搜索到文章所引的材料,读完原材料后,却对文章中的某些观点有了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与作者探讨。
  一是作者认为,这位发微博的语文老师看完学生的作文“整个人都不好了”的原因,是学生写出了这种“早熟”的作文,在文章看到了“打胎”二字。从而批评这位老师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和那位小学生一样“不懂打胎是怎么一回事”。从原材料看,老师“整个人都不好了”,忧虑的恐怕不仅是学生的“早熟”,更多的应是小学生生活、成长的社会、家庭环境对他们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是小学生作文“杜撰”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通病,是某种教学问题结下的恶果,是应试教育下的奇葩,该作文足以证明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从而把对应试教育的批判落在小学老师的身上,这点对小学老师来说有点冤枉。首先,小学已经没有升学的压力,他们不用搞应试教育。其次,这个作文的“杜撰”也不是应试教育的结果,恰恰是“素质教育”的“杰作”。在小学教育中,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向外国学习,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但在具体如何培养上却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于是在教材上、作业练习中、考题中出现了不少让我们成人都答不出来的问题,小学生不胡编乱造才怪。比如“王子找公主”这个题目,你让小学生从哪里去找生活依据?这不是“教学”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不是老师的问题,至少主要责任不在老师身上。

知风点评:
  点评自己的文章兼给贝加耳老师答疑。写这篇评论,很大程度受潜意识支配。读了这个新闻后,我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反感和厌恶——作为语文老师,拿自己学生的作文当笑话,公然发到微博上,还以“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来调侃,报道也用“让人看了冒冷汗”来添油加醋,至于么?由此,我说这位老师“可能不比一个三年级学生高出多少”,也是无情的反讽而已,并非真的认为这样。
  至于“教学”和“教育”的关系,我是特意区分的,因为事情因作文而起,最多谈到语文的层面,而教学问题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是必然的。贝加耳老师觉得文章对涉事老师太苛刻,这是我故意的,因为,没有TA的“无知”,就没有这起可能会伤害这位小朋友的新闻。我的刻薄基于这位老师的失职。其实我也曾经是初中语文老师。
  文章说到“这种“杜撰”,是当前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通病”,并非针对相关任课老师,而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抨击。可能文章写的简单了,才让贝加耳老师误解。真心谢谢贝加耳老师的意见,对我今后文章表述上的提高大有裨益。

乔志峰:开房有多拼,升迁有多快?
胡文江点评:
  “小切口,大视角”在这篇文章当中演绎得淋漓尽致。
  文章先从“开房最多”领导干部、“中国升迁最快副处长”切入,追问“精力都放在开房上,能干好工作吗?”“开房的钱是否涉嫌贪污”,不仅仅痛批这种“权色交易”,还进一步质问这种官员“自我暴露”的做法何以能够逃脱“监管部门”的眼睛,碰巧侧击地批评“稻草人式”监管。
  随后由此及彼,由南航集团联想到所有的央企,是否都是这个德行,建议举一反三,对这些企业“全面体检”,统统巡视一轮。很有见地。
  笔者以为,这种男女狼狈为奸,违规提拔,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更是践踏了用人公平,将稀缺的公权当儿戏,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依法依规惩处,绝不姑息。

张闲语:党组会议讨论公款送钱是啥生态?
胡文江点评:
  “把公款送钱事情摆到党组会议上来讨论”,虽则听来匪夷所思,仔细想想也不无可能。基层党组织腐坏到何种程度,基层腐败,尤其是基层的用人腐败,买官卖官、山头主义已经到了不整治不行的地步了。因此,文章从“党组会议讨论公款送钱”考察基层“整治生态”,切中时弊,具有相当普遍的现实针对性。
  当前,中央反腐力度之大可谓空前。只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打虎灭蝇行动尚停留在上层,基层基本上毫发无伤。从中巡组的反馈来看,基层的腐败程度,已然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了。当“一切向钱看,选人用人钱起决定因素”,这不由让人有一种今夕何夕之感。
  有鉴于此,笔者对文章“雾霾再严重,但只要从源头抓治理,一样会晴空万里”这样的盲目乐观持怀疑态度。

寇军:管理流浪者慎用伤人心的狠招
张继点评:
  从某种意义而言,城市流浪者亦如城市牛皮癣,确实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文章既没有站在道德的高度,批评政府,也没有站在流浪者的角度,容忍这种城市“奇观”。一个“慎”字贯穿于全文,这种客观理性的观察角度是十分可贵的。作者也不是简单的抹稀泥,说一下不痛不痒的话,社会协同治理,这不失为一剂良方。

知风:别让“打胎”掩盖了教学的真问题
张继点评:
  表面上看,这个新闻点并无多少“含金量”,也就是一个老师将自己学生的作文拿来“晾晒”,不外乎是发出一种“警示”。但经过作者的深度挖掘,居然把“打胎”背后的社会问题给挖了出来,“应试教育下的奇葩”,虽然这个比喻有待商榷,但事件所揭示出来的教学问题却是货真价实的。好文章需要新视角,新视角需要深思考,一则看似平淡的微博新闻,也能找出写点和看点,这就是一种功力。

郭元鹏:别让“政府埋单”伤害了法治敬仰
知风点评:
  作者是老作者,评判的要求是不是也可以高一点?不管怎样,我就这么做了。说实话,这篇评论打不出高分(请原谅,点评就是这样,并非说我来写就必定比这更好)。
  首先文章的标题“外延”太大。“政府埋单”和“法治敬仰”之间,是一个宽泛的空间,假如要论述清楚其中的关系,不是一篇千字评论能完成的。其实,在这个新闻源中,切入点应该在叫嚣“政府埋单”的胆量上。抓住这一点,深挖“狗胆包天”的根源,就能把主题深化。文章似乎是在这么做。但论述太松散了。有些例子虽然涉及“政府买单”,但毕竟还不到公开叫嚣的地步,没有可比性。而这起事件中肇事者叫嚣“政府买单”,是不是真的由政府买单呢?是不是与司法领域的“国家赔偿”一个意思?
  另外,有两处不大明白:其一“在这种嚣张的霸气虽然是嚣张,却未必是谎言”,不知什么意思;其二“开发商惹了祸,表面上看,有的时候是开发商出了钱,而实际上,这些钱依然来源于侵犯民众利益的暴利。”这句话是经不起推敲的。怎么知道开发商的钱就是“来源于侵犯民众利益的暴利”?涉及法制内容的评论,用证据说话是必须的。
相关评论:
·天府评中评(1月8日)
·天府评中评(1月7日)
·天府评中评(1月6日)
·天府评中评(1月5日)
·天府评中评(1月4日)
·天府评中评(1月3日)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