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位于西昌市胜利路的四川环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内一派繁忙景象,一件件即将发运的苦荞产品换上新包装,“中国驰名商标”几个大字分外惹眼。 上月底,凉山州有3类农产品同时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命名。凉山州委书记翟占一说:“没有品牌战略,就没有现在大凉山农产品品牌的集群凸显。”
“大凉山”品牌效应凸显,既是发展的效应 ,也是实施品牌战略,塑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促使“大凉山”大发展,大腾飞的过程。
两年多来,凉山陆续将6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著名品牌、9个四川省名牌、9个四川省著名商标、2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收入囊中。这更促使了凉山的发展。
首先,通过给政策,充分激发品牌创建动力。政策是发展的动力,政策也是发展的引擎, 凉山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全省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特殊的地理环境、多样的气候类型、丰富的土壤资源,构成适宜绿色特色农业发展的“黄金组合”。 2010年,凉山州《关于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的意见》出台。“品牌建设年”启动,着手强力打造“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激发了发展的活力,带动了发展。
其次,通过建基地,促使特色产业形成集群建设,带动发展。 凉山先后与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校开展科技合作,与省质监局开展战略合作,通过 “专家大院”、农业110等办法,在数百名省内外专家指导下强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全州17个县(市)先后建立起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区和集中发展区。通过实施“万人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动”和“州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引导农户从“小生产”走向“大市场”,全州219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年实现销售收入25.1亿元。
如今,凉山的品牌农产品外销率已超70%、增值30%。
再之,通过跑市场,开放合作敞亮品牌,也带动发展。 “凉山农产品现在的‘大市场’不是‘等靠要’来的。”凉山州委农办主任宋福猛说,为开拓特色农产品大市场,凉山采取开放合作的办法,让干部群众 “跑市场”。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凉山与津巴布韦在烟叶品种选育、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今年规划种植津巴布韦KRK26品种烟叶万亩以上。市场是发展的动力,市场也是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跑市场,促使了大发展,大提升。
“大凉山”品牌效应更是发展的效应 ,也是提速应该,更是民生效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