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智库研究员 朱炜琳
近日,泡泡玛特旗下的玩具产品LABUBU被全世界的年轻人追捧。这类能满足消费者即时情绪需求又具有一定社交属性的商品,正不断激发新的消费热点。
多家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情绪消费市场正呈现稳步增长趋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下一步,情绪消费市场发展趋势如何?川观智库综合近期发布的《2025年轻人情绪消费趋势报告》《2025年情绪消费研究报告》《2025年上半年兴趣消费趋势报告》等多方研究发现,情绪消费或将与文化产业、健康产业、科技产业等深度融合,促进市场供应方从满足即时情绪需求的“制造商品”向培育文化等深度需求的“创造商品”升级。
为什么情绪消费会如此火热?报告研究认为,情绪消费的高速发展是经济发展与心理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一方面,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了物质供给的极大丰富,消费者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后,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心理需求方面,对抗焦虑或许是首要原因。数据显示,88.2%的年轻人存在情绪压力,超六成消费者认为消费有助于缓解压力,38.9%的消费者愿为即时快乐付费。
当前,情绪消费市场正呈现哪些特点?一是赛道多元化。目前,情绪消费的主要赛道包含潮玩、宠物、香薰等,商家通过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用多样化的产品、服务、内容等方式触动消费者的情感,打造差异化的体验满足其即时情绪需求。二是消费热点普遍具有“社交货币”属性。62%的受访年轻人认为“独特性商品”是社交分享的重要内容。在猎奇心理、怀旧情怀等多重消费趋势驱动下,许多情绪消费的商品能够让消费者实现自我表达和社交认同,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形成“晒物社交”,拓展社交关系。
高速增长的情绪消费市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分析指出,过度消费风险、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都将影响其健康发展。一方面,消费者在情绪影响下可能冲动购买、过度购买,寻求心理慰藉,忽视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导致经济压力增大,反而加重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产品缺乏创新、生产方盲目跟风导致低价竞争、产品趋同等,引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引发供过于求等问题。
基于此,情绪消费或与文化产业、健康产业、科技产业融合,构建“情绪+”的良性商业生态。如,结合传统与现代流行文化,深度挖掘精神内核,打造创意产品,引发消费者更深层次情感共鸣;融合健身、冥想、瑜伽等满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需求;使用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提供健康管理和心理支持等。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