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智库研究员 燕巧
场景创新,正成为城市发展的热词。开年以来,不少城市在场景创新方面使大招:4月10日,深圳市宝安区宣布将打造全国首个“场景全域开放标杆城区”,以全域应用场景开放支持创新创业;3月,成都宣布成立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一个月以来,每周都有一批低空经济、人工智能、首发经济等事关城市经济发展的场景创新机会清单发布;年初,珠海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打造应用场景创新“首发市”。
场景本意是指戏剧、电影中的场面,近年来这一概念被应用到新经济领域。科技部等六部门曾在《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给出“场景创新”定义,即“场景创新是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实现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增长的过程”。
场景创新来自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现实需求,也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主要驱动力,成为数字经济最重要的创新模式之一。从技术视角看,场景是推动创新应用的新孵化平台;从企业视角看,场景是寻求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新试验空间;与此同时,场景创新也为城市打开了新的招商育商模式。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列为2025年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场景创新研究报告2024》显示,目前全国GDP Top100城市中已经有65个城市启动了场景创新工作。城市场景创新实践逐渐成为各地政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场景创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志表示,当前场景创新主要有三方面困难和挑战:一是重大场景系统设计不足,可复制推广的大场景少,场景碎片化、多元化现象比较突出;二是政府和企业的分工和激励机制需要完善,当前政府承担的角色过于多元,企业的积极性尚未完全调动起来;三是相关的配套政策体系还是要进一步强化,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涉及的市场准入、空域开放等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陈志也提出相应解决举措:一是完善未来科技场景创新的制度供给,场景应以企业为主体,构建多方共同参与、择优分批培育的应用场景建设机制;二是加大早期验证实验场景的建设力度,谋划未来产业科技场景创新工程,将应用场景创新纳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规划与建设中;三是加强场景创新的开放融合,重点以制造、能源、金融、物流等领域国有企业为试点对象,对民营企业开放更多高质量应用场景;四是进一步加强场景基本要素的汇聚与治理,建设一批典型场景的高质量公共训练数据集/数据库,为研发和应用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源和环境支持。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