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怎样瞄准高质量发展方向推动农业现代化?
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推动农业现代化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仍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必须深刻认识农业现代化的地位作用,把握其内涵特征,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准确把握农业现代化的时代内涵与基本特征。农业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农机装备、生产经营方式等,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可持续性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传统农业向以高产、优质、绿色、智慧为特征的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农业现代化具有以下三方面基本特征。
一是创新驱动取代要素驱动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必须把握住农业现代科技发展方向,以新的科技手段为农业生产提质赋能。当前,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前沿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催生出基因编辑、AI育种、智能农机等新技术,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驱动因素。
二是绿色低碳循环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价值取向。相比传统农业,农业现代化更加强调农业生产本身的可持续性,即通过精准施肥、种养循环等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负荷。
三是产业链从单纯的一产向三产融合发展方向延伸。传统生产方式下,大多数农产品存在利润空间有限、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小农户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农业现代化要求实现农业开发多重功能,挖掘多元价值,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产业部门,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深刻认识农业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农业现代化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的有力举措。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守住粮食安全底线。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但粮食安全形势不容掉以轻心。国际方面,面临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地缘政治冲突等严峻挑战,贸易不确定性日益加剧,全球主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波动更加剧烈。国内方面,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膳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居民肉类、鸡蛋、牛奶等乳畜产品消费量大幅增长,对玉米、豆粕等饲料粮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必须以推动农业现代化为抓手,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二是纾解农业资源环境客观约束的必要举措。目前,后备耕地不足、水资源短缺、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上全球气候变暖愈演愈烈,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迫在眉睫。必须加快技术和制度创新,合理利用耕地等农业生产资源,减少农业生产的环境足迹,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三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显著提升,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弊端取得明显成效。构建以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关键在于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把小农户引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上来,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目标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回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产业领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重要阵地,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窗口期,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育种等前沿科技攻关成果与我国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二是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践证明,巩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符合国情农情,兼顾效率公平,能够适应不同发展水平下的农业生产方式。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
三是建立健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乡村地区占国土面积的绝大多数,拥有生态资源资产数目庞大,乡村是生态产品的主要供给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乡村地区的生态禀赋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生态补偿、农业碳交易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把生态价值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四是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就是要通过资源整合、优化流程等路径,切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进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要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建设,围绕“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做好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文章,推动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
五是加大乡村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对标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我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要瞄准农业前沿科技和生产实际,培养引进战略科学家、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等的培育力度,让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丁斐)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