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邓也
4月27日,贵州道真县一女子赤脚进入奥陶纪晶花池拍照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引发生态保护争议。当地回应:系招商考察获准入内,目前洞穴已封闭。这起看似偶然的个体行为,实则暴露出有的地方招商引资中管理粗放、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是一个令人深思的典型案例。
当地政府允许非专业人员进入封闭洞穴令人费解。该洞穴位于4.8亿年奥陶纪地层,被誉为“洞穴沉积物基因库”,具有极高的科研和自然遗产价值。中国地质学会专家表示,人体油脂与指甲油将打破沉积物万年化学平衡,专业人士的基本原则是进入洞穴不踩水。
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对生态保护标准的刚性约束,洞穴成了触碰的招商“体验品”,造成不可逆污染,反映出个别地方在招商引资与自然遗产保护之间的管理问题。
涉事女子缺乏对溶洞生态的脆弱性的专业认知,四次进入奥陶纪晶花池洞穴,甚至还赤脚站在上面拍照,体现出对自然遗产的漠视。
其行为与普通游客的“打卡”无异,偏离了招商考察应有的专业性和严肃性。当招商考察团队都缺乏对生态的敬畏之心,当地又如何能吸引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投资方。
保护与发展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这一事件是一记警钟,提醒各地以科学理性与专业来平衡发展与保护。从招商考察女子赤脚造污这件事来看,地方政府应当建立科学的生态评估机制,对敏感区域实行分级管理;招商活动需制定专业规范,杜绝非必要接触;加强生态责任教育,让每个参与者都成为保护者。唯有守住生态底线,招商业绩才经得起历史检验。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