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周明华
据报道,山西汾西二中原校长赵孟锁等人截留、套取、挤占学生食堂食材费用420多万元,占食材费总额的40%。2024年8月,赵孟锁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已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学生们的“饭碗被蛀”,被吞噬的不只是米粒,更是赵孟锁这类人的良心。
有媒体曾报道,像赵孟锁这样的“教育商人”,在账目上肆意弄虚作假:标价15元一斤的精排,实际使用的却是8元的冷冻边角料;预算中的新鲜时蔬,到了学生口中竟成了蔫黄的库存尾货……查处这类案件,是对校园餐腐败敲响的声声警钟。
校园餐腐败本质是公共责任溃败,既需要制度创新与透明化管理,比如制定落实《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手册》,采用统一招标采购、家长参与食堂监督等措施,强化监督机制,加大力度、动真碰硬,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等,从制度和技术层面堵塞漏洞,方能培育清朗校园,为下一代提供健康食物。
追根溯源,还要从教育初心这一深层次予以破解。回溯往昔,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身处物资匮乏之际,即便有特供米面,却毅然选择与师生一同食用掺杂沙子的“八宝饭”,用实际行动诠释平等与共担;张謇在创办民立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时,坚持每日与学生同桌吃饭,于点滴相处间言传身教。这种由纯粹且崇高的师德凝聚而成的力量,能抵御腐败的侵蚀,净化教育生态。
反观赵孟锁等人,在开学典礼上大谈“俭以养德”,在学生与家长面前塑造出一副道德表率的模样。可一转脸,面对食堂承包商递来的红包,便毫不犹豫地伸手接纳,全然不顾教育者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当教育者丧失原则,沦为见利忘义的 “演技派”,便会挖空心思钻研制度,企图从中寻得可乘之机谋取私利。所以,守护孩子们的 “盘中餐”,捍卫教育的纯净底线,关键要回归教育内核。从师范教育阶段开始,便通过多元课程、实践活动等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培育,同步建立起科学长效的师德考核机制,从思想与行为两端发力,促使教育者将高尚师德深深烙印心底,在日常工作中外化为点滴行动,矢志不渝地坚守教育的初心。
教育者手中的饭甑,绝非普通炊具,而是育人征程中的特殊“教具”。教育工作者身为灵魂引路人,更应有敬畏之心,时刻牢记肩头那沉甸甸的时代责任。唯有将制度约束力、技术穿透力与公众监督力相结合,才能确保每一分钱都流向学生的饭碗,在学生在清朗的校园健康成长。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