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余姝满
我们在室外一些公共场所,都有一些被动吸二手烟的经历。比如,在地铁站的出入口、公交车的等候区,或是在公园路边散步时,一些人边走边抽烟,烟雾、烟味随风“糊”人一脸,“游烟”也在扰民。
从控烟的社会语境来看,大家对“全面室内禁烟”很熟悉,已经基本成为社会共识。但对于室外控烟,一些人还没有意识到、认识到。不过,“游烟”治理已经有了地方实践。这不,近期,上海又对游烟出手了,在外滩、武康路、豫园商城等8个中外游客集中、人群密集的“网红”地标场所,多举措重点推进“游烟”治理。
“游烟”有些任性,随机发生、污染源持续移动,被动吸烟者往往猝不及防,无处可躲。从体验来说,被“游烟”干扰,味道难闻,体感很差。从健康来说,每一缕游动的烟雾,都可能对他人造成危害。
在公共场所控烟是共识,也有具体行动。但在控烟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利益,一直是一个复杂敏感且微妙的问题。室外控烟对应的场景更多、情况更复杂,“游烟”治理越是需要精细化、人性化。从上海的举措来看,街边志愿者劝阻吸烟行为;绘制吸烟地图,方便吸烟者寻找吸烟点……不罚款、不强怼,主打一个“劝你善良”,体现了治理的疏堵结合。这些年来,上海在“全面控烟”上的努力有目共睹,也一直“走在前面”。
管住“游烟”,是控烟探索的过程,也是文明理念、规则意识提升的过程,需要各地因地制宜更多地参与进来、行动起来,让任性“游烟”不扰民真正落地。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