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联系邮箱:scolpl@163.com
天府评论>>川观评论>>正文

川观评论丨作风建设,永不止步的自我净化征程

http://www.scol.com.cn  (2025-03-24 18:41:06)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牛霄
作者: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手机访问

川观新闻评论员 周明华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和云南视察期间,对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提出重要要求,强调要把正风肃纪反腐贯通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规守纪、大胆干事创业。讲到中央八项规定实施成效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看到,有一些地方发生了松动,有一些方面还存在盲区死角,一些不良风气出现了反弹回潮。钉钉子嘛,再钉几下,久久为功,化风为俗。”总书记的话明示,成风化人需要时间,作风建设是一场考验韧性的持久战,是党永不停歇的自我净化之路。

十二年前,当“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等要求首次写入中央文件时,有人说,这些 “细节之变”,能否撼动一些地方的“四风”积弊?但随着“会所歪风”被连根拔起、“舌尖腐败” 遭釜底抽薪,人们逐渐看清,八项规定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对权力运行的重新审视和规范之举,体现了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十二年间,“越往后执纪越严”的要求如春雨润物,让作风建设、遵纪守规真正内化为行动自觉。

秉持零容忍态度,坚决动真碰硬,彻查作风问题,实现执纪监督全覆盖。2024年,全国查处22万余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1万余名干部被处理。这些数字像尖锐警报,彰显作风问题的顽固与反复,似暗处病菌,一有机会就侵蚀政治生态。这警示我们,作风建设不会一蹴而就。遏制“四风”反弹,要构建“当下改”与“长久立”双重机制,如同织就密网,将“四风”问题牢牢拦截在外。好制度则如精钢利剑,需经实践磨砺,方能锋芒尽显,抵御岁月侵蚀,筑牢作风建设根基。

面对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官僚主义的数字化伪装,恰似在复杂迷局中突围,传统治理的线性思维恐难应对。总书记不少比喻颇为形象:“任何时候都有手电筒照不到的地方”“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我们必须一抓到底,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我们不妨借鉴“海绵城市”理念,它如同一套完备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在“末端”强化监督执纪,高效排水,及时清理不良作风的“积水”;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从源头上构建“不想腐”的精神家园,好似涵养水源,从根本上净化作风生态。

作风建设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党员干部作风能否实现切实转变。这样的转变并非流于表面,而是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比如是否积极主动解决群众难题,有无深入基层调研倾听民声。同时,人民群众的真切感受是重要反馈,他们能否在办事流程中感受到便捷,在生活改善里体会到关怀,这些都是检验八项规定成效的核心指标。我们务必坚守“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坐标,持续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诚如古人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作风建设的根基深植于党员干部矢志不渝坚守初心,像焦裕禄般,以满腔热忱、赤诚之心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唯有如此,才能让作风建设稳步推进,充分释放制度的强大活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央八项规定不断警示我们,真正的政治勇气,不在于一时的雷霆万钧,而在于永不停歇的自我革新;真正的制度生命力,不在于条文的字斟句酌,而在于深植人心的价值认同。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将这场作风洗礼推向更深远的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书写新的精神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