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陈松
近日,据《北京商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今年2月以来,一则“20天速成疗愈师,月入过万不是梦”的广告在社交平台传播。一些年轻人趋之若鹜,培训机构赚得盆满钵满,而一张标价1500元的“高级疗愈师证书”,正将新兴职业的泡沫越吹越大。
“无需基础,线上学习20天,考试包过,拿证上岗!”——这类广告语精准击中了当前的就业焦虑。据调查,一家名为某省锦象教育的机构,将课程分为初、中、高三级,高级证书收费2880元,宣称“终身免费更新课程”,而另一机构则直接标价1500元,20天即可“全托管”拿证。
讽刺的是,这些证书的“含金量”几乎为零。有媒体记者调查了解到,人社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从未收录“疗愈师”,地方考试中心亦明确表示“无此类考试”。所谓发证机构“国际疗愈行业协会”,自称香港注册,但其官网服务器位于深圳,香港特区政府平台查无此机构,法律专家直指其活动合法性存疑。
疗愈师的火爆,背后是资本对“疗愈经济”的疯狂炒作。全球健康研究所数据显示,全球疗愈经济规模年均增长10%,2025年预计达7万亿美元;中国泛心理健康服务市场更以34.5%的增速扩张,2025年规模将突破百亿元。机构借此编织“月入过万”的美梦:一线城市兼职时薪200—500元,全职月薪7000—10000元。
然而,数据的光鲜难掩行业乱象。从业者王鑫坦言:“证书在手,不代表能接单。市场上真正专业的疗愈师不足10%。” 消费者李女士花万元购买“情绪疗愈课程”,却发现导师连心理学基础概念都解释不清,“感觉像被玄学套路了”。中国投资协会专家指出:“培训机构利用年轻人对新兴职业的盲目追捧,将‘疗愈’包装成高薪捷径,实则扰乱市场秩序,是消费者和从业者双输。”同时,消费者维权也举步维艰,因为目前国内既无统一职业标准,亦无权威认证体系。
当1500元能买来“高级疗愈师”头衔的时候,当20天培训能包装出“心灵导师”的时候,资本已将“疗愈”异化为割韭菜的工具。如何确保一个新兴的行业信誉不被摧毁在“襁褓”中,专家呼吁“三管齐下”:人社部牵头建立职业认证体系,将疗愈师纳入正规军;市场监管部门严查虚假宣传,取缔“代考”“卖证”黑产;借鉴日本产业经验,推动行业协会自律。成都某心理咨询机构负责人建议:“可参照心理咨询师国考机制,设定学历、实践门槛,杜绝‘20天专家’泛滥。”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