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陈松
近日,江苏某机械厂内,一位宝妈将幼子带至满是铁屑与重型器械的车间上班,面对老师傅“这是机械厂,不是托儿所”的多次劝阻,她反问:“我不带谁来带?”这场争执视频被上传网络后,迅速引发热议。
事件中的机械厂环境危险系数极高:飞溅的铁屑、轰鸣的机床、随意堆放的金属构件,无一不是儿童安全的“隐形杀手”。老师傅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2023年厦门某公司曾发生惨剧,一名2岁幼童因母亲操作叉车失误被碾压致残。
涉事宝妈的回应直指核心矛盾:“不带孩子,谁给我带?”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国0—3岁婴幼儿入托率不足6%,远低于发达国家30%至50%的水平,加上“隔代育儿”因人口流动产生的断层,迫使部分女性不得不将孩子带进职场。
一边是“拿命赌明天”的母亲,一边是“隐患大过天”的职场安全红线,折射出当代职场妈妈群体在生计与育儿之间挣扎的现实困境。
带娃进机械厂的母亲,是千万职场妈妈的极端缩影。但矛盾并非无解。近期,重庆、江西、内蒙古等地探索推出的“妈妈岗”模式,为破解困局提供了新思路。据媒体消息,重庆荣昌区20余家企业推出上千个弹性岗位,允许宝妈“早九晚五”灵活上下班,月薪可达3000元到8000元;鄂尔多斯市妇联更联合企业,要求“妈妈岗”必须签订正规劳动合同,保障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权益。
尽管“妈妈岗”成效初显,但机械厂事件暴露的深层问题仍需警惕。首先,部分传统制造业尚未转型,对灵活用工接受度低;其次,企业安全责任意识薄弱,如涉事工厂纵容幼童进入高危区域,已涉嫌违反安全生产法。
因此,笔者认为,解决“带娃上班”乱象需三方合力——政府加快普惠托育建设,企业开发适配岗位,家庭增强风险意识。当类似于“妈妈岗”的创新举措从区域试点走向全国推广,当托育服务成为大众普遍消费,当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长出“牙齿”,这场安全与生计的博弈才可能迎来真正破局。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