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联系邮箱:scolpl@163.com
天府评论>>地评线>>正文

【地评线】天府评论:化繁为简考准考实,基层减负可感可及

http://www.scol.com.cn  (2025-05-23 10:44:14)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林霜
作者:向秋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去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作出“考核应当化繁为简,不搞‘千分制’”的规定。各地严格执行规定,以考准考精考实为出发点,切实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把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落实上。

为基层减负,“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是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严格控制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提高调研质量,下大气力解决过频过繁问题。”力破“繁琐哲学”,化繁为简考准考实,就能让基层减负可感可及。

考核机制变“多”为“统”。以前的考核工作,考核主体多、事项杂、指标多,基层形象比喻为“九龙治水”。这样的考核很细致,但有时难免重复,同时基层要多头准备相应材料,往往疲于应付,加重基层负担。考核瘦身方能为基层松绑减负。近年来,各地下定决心、拿出力度,不该考的坚决取消,该考的合并统筹,实地考核由一支队伍一次完成。通过合并统筹考核,提高考核工作效率,大大减少基层迎考的压力和负担。比如,北京市建立1个包括“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群众满意度”的综合考核,保留平安北京建设等7个专项考核,统筹整合为“1+7”考核体系。

考核内容去“粗”取“精”。以往,不少地区的考核粗略,“眉毛胡子一把抓”,考核指标大而全、无差别。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路径不同,如果考核搞简单的“大而全”“广而散”“一刀切”,容易让基层干部无所适从,工作找不到重点和方向。科学设置考核内容指标,突出差异化、突出重点、凸显特色,考核才能更精准。近来,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差异化原则,破解“不同地区精准考核难、不同类别实绩评价难”等问题,明确各层级、各领域干部“考什么、如何考、怎么用”,努力实现考核指标既看成果又看基础,推动考核评价客观公正、精准高效。

考核形式由“有”到“无”。以前,考核需要到现场,基层需有事先准备、有工作汇报。近来,“无感、无痕、无形”考核在一些地方兴起。这种新型考核方式,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实现考核数据一站集成,降低考核对报表、台账的依赖性,让基层彻底摆脱填报各类报表多、起草汇报材料多以及层层陪同多的困局;另一方面,坚持“重在平时、日常监测”,充分运用民生实事督查等各类日常性专项督查、检查结果,不搞大规模集中性考核、不开展年终实地考核,减轻基层迎考接待负担。“无感、无痕、无形”考核让突击美化“纸面成绩”失去市场,促进基层不争“评时”争“平时”,时刻保持在状态。

化繁为简,考准考实,考核的“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不少基层干部感到,“形式主义的东西少了,抓落实的时间更多了,为民服务的干劲更足了”“指标少、考得准、方法实,让我们更能抓住工作重点”。如今,广大基层干部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锐意进取、干在实处,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编辑:牛霄 校对:李祺 责编: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