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联系邮箱:scolpl@163.com
天府评论>>地评线>>正文

【地评线】天府评论:筑牢文化强国之基,绽放中华文化之光

http://www.scol.com.cn  (2025-04-16 11:23:32)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林霜
作者:林伟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手机访问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章指出,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数千年,历经无数风雨仍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文化不仅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正如文章中所强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文化创造生机勃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文化强国之魂,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了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七个聚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推动人民富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铸魂工程,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党在长期文化建设实践中探索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文化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之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文化强国之要,在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不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领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种和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文化供给,提高文化服务质量,打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品牌,才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多样、便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文化强国之本,在于人民的文化素养与文化自信。人民群众是文化强国建设的主体,只有当全体人民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要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通过加强教育普及,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文化鉴赏能力和创新创造精神,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让文化自信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深深扎根。只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产业为支撑,以人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为保障,在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踔厉前行,就能筑牢文化强国之基,绽放中华文化之光,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编辑:牛霄 校对:徐登林 责编: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