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联系邮箱:scolpl@163.com
天府评论>>地评线>>正文

【地评线】天府评论:植树造林,共筑美丽中国绿色长城

http://www.scol.com.cn  (2025-04-07 09:56:29)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林霜
作者:林伟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手机访问

春回大地,草长莺飞,又到了植树造林的好时节。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行动起来,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以义务植树为纽带,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0多年来,中华大地绿色越来越多,城乡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已经成为推进国土绿化的有效途径,在增加森林资源、绿化祖国大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深入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把爱绿、植绿、护绿转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全国每年造林面积都在1亿亩以上。来自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完成营造林44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万公顷,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已成为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

植树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之举。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诸多生态功能。40多年的植树造林,并非简单地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而是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根本好转,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重塑,是生命共同体的良性延续。从 “三北” 防护林工程抵御风沙侵袭,到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奇迹惊艳世界;从设立国家植物园保护珍稀物种,到各地建设“口袋公园” 提升城市宜居度……新时代以来,中国疆域上土黄色的范围不断缩小、深绿色的面积逐渐增加,一座座童山秃岭披上了绿装,一片片荒漠戈壁变成了林海,诠释了植树造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

植树造林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愈发迫切。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植树造林不仅进一步美化了环境,让人们生活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美好家园中,更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场所,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尤其是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种出了属于亿万人民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人民群众更加直接、真切地感受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带来的幸福感,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了强劲绿色动能。

植树造林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植树造林,厚植可持续发展的土壤,持续增厚“绿色家底”,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棵接着一棵栽,一年连着一年栽,持之以恒地栽下去。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只有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每人植几棵,每年植几片,人人出力,日积月累,我国的绿色版图才能不断扩大,共筑美丽中国绿色长城才能有更加牢固的根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屏障才能有更加稳固的基础,亿万人民才能有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的幸福家园。

编辑:牛霄 校对:徐海鹏 责编: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