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各项措施都直奔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检查突出问题,旨在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坚决整治行政检查执法扰企、随意性大等问题,推动了企业健康发展。
在精准画像中完善检查服务。在推进涉企行政检查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采取更加科学的分级分类检查。各地结合实际,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消防等领域全面实施分级分类检查制度,以“信用评级”“风险等级”为核心,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按照“低风险、一般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对经营比较规范、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就依法少查,对于管理不规范、风险等级高的企业则加强管理。分级分类检查有效调配执法资源,聚焦重点问题实现精准监管,既节省了监管部门的资源力量,也提升了监管成效。对守法经营的企业,以引导企业自查自纠并结合无人机巡查等非现场监管方式进行监管,构建“不打扰”的检查服务体系。同时,各地持续建设涉企检查综合管理平台,一旦部门对信用较好的企业超出原定检查频次制定检查任务,系统会立即预警提醒,保障制度有效落实。
在数字技术中规范检查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经营主体破壳而出,面对艰巨的任务,需要各地各部门勇于探索创新,主动运用数字技术成果,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服务。一些地方的执法人员采用“执法+监督”数字应用移动端主动扫描企业的“企业码”,获取检查任务、检查内容和历史执法数据,实现检查内容“一码明晰”、企业情况“一码掌握”、重复检查“一码预警”。各地开展“扫码入企”现场检查,依托“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实现涉企行政检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评价机制。一旦出现违规实施的检查,数字技术就会运用“火眼金睛”发现问题。依法依规的检查,让企业接受行政处罚时心服口服。通过“一码赋能、阳光护企”,既不增加企业负担,又不增加执法人员负担。各地各部门要大力运用数字技术,在规范检查服务中切实为企业减负。
在系统匹配中优化检查服务。在过去一段时间,一些企业一天要接待多起检查任务,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负担。对此,各地探索系统自动匹配模式,对一般领域经营主体实行“诚信免查、多查合一、年内最多查一次”制度。各地不断完善全量执法对象数据库,如果多个行政机关在同一时段内抽取到同一个经营主体进行现场检查的,由平台系统自动撮合形成联合检查任务,指定时间实现联合一次性检查,这样就避免了对企业的重复检查,增强了企业的动力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健康成长,各地各部门要主动运用数字技术,提升行政执法检查的精度与效率。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加快落实《意见》精神,拿出务实举措,真正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为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编辑:牛霄 校对:罗玉龙 责编:邓强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