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农业农村部发布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9项精准补贴政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准确把握政策要义,以绣花功夫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将党中央的关怀转化为农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深耕政策落实责任田。当前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等组合拳政策,既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民生工程。于此而言,各地党委政府应因地制宜,加快构建涉农补贴数字化监管体系,建立“阳光惠农”信息平台,打通农业、财政、银行等部门数据壁垒。通过电子围栏技术精准锁定补贴对象,运用区块链存证技术固化申报、审核、发放全流程,实现补贴资金“来源可追溯、过程可监控、结果可查询”。要依托大数据实时比对种植面积与补贴标准,建立“人、地、钱”动态监管模型,定期开展受益主体核验抽查,对异常数据即时预警纠偏,让农民手机一点便知“钱从哪来、发往何处”,真正消除政策执行的“模糊地带”,使财政资金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明白账”,才能让补贴真正成为稳粮增收的“定心丸”。
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以科技赋能强本领。面对农机购置补贴向智能装备倾斜的新趋势,基层干部应当主动破除“本领恐慌”,既当政策解读的“宣传员”,又做技术落地的“操盘手”。要建立“理论+实操”立体培训体系,联合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开设“田间实训基地”,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智能播种机参数调试、植保无人机航线规划等实操训练,让补贴目录里的“生僻机型”转化为农民手中的“趁手工具”,让高端农机具从“买得起”向“用得好”升级。基层干部更要善于用数据说话,在示范田设置对比试验区,用测产数据直观展示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成果,用投入产出比验证智能大棚的经济效益,让“看不见的科技”变成“摸得着的收益”。唯有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技术红利,让补贴资金撬动生产力变革,让“慧种地”推动“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华丽转身。
促进三产融合发展,贯通政策链与产业链。要精准对接政策工具箱,活用耕地轮作、农机补贴等9类政策内核。如利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助构建“饲料+加工”循环链,依托社会化服务资金培育烘干仓储、电商物流等产后服务主体。要串联生产与市场端口,整合“一喷三防”补助与生产者补贴,推动“统防统治+订单农业”标准化生产;衔接草原禁牧补助与生态旅游开发,实现草畜平衡与产业增值双赢。要构建跨域协作平台,借力产销区横向补偿机制,建立“产区代储+销区品牌”联动模式,将财政补贴转化为技术推广、冷链共享等合作动能。同步发挥农业保险补贴效能,引导新型主体投保完全成本保险,为产业链延伸筑牢风险屏障。通过“一产夯基、二产延链、三产赋能”的立体化施策,将分散的惠农资金转化为技术集成、模式创新的“融合剂”,以政策组合拳激活要素流动,最终实现稳粮保供与产业增效的协同发展。
站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历史方位,基层干部要始终牢记“政策生命力在于执行”的硬道理。通过建立政策落实台账、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完善效果评估机制等举措,确保每项政策都能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当广大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实干担当破解难题,强农惠农政策的春风必将催生更多“钱袋鼓、粮仓满、日子甜”的新“丰”景,在沃野田畴间谱写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
编辑:牛霄 校对:罗玉龙 责编:邓强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