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正浓,地气贯通。神州大地,勤劳的人们正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今,春耕也有了新的面貌,无人机在上空盘旋、智慧农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现代化手段为农业生产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春耕,是中国传统农事活动中重要的一环。眼下,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陆续展开。春播春管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要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关键在抢抓农时、不负春光、不误农事,一茬接着一茬,写好丰收篇章。在饱含对丰收的期盼中,新农人利用各类现代化农机设备,在希望田野上大显身手,育种、插秧、农资储备、田间管理等,加紧春季农业生产,一幅幅向“智”向“新”的春耕画卷在神州大地上徐徐铺展,为全年粮食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春耕生产更科学。春耕备耕关系着全年粮食的丰收和农民的生计,要有序推进春耕生产,奏响灵动而紧凑的“丰收进行曲”,就需要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农业生产关系的重构,提升农业气象科技水平,更好为农服务,守护“大国粮仓”,就需要强化气象观测,为农业生产提供个性定制、分类推送的“直通式”服务,实时了解农田的气象数据,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让粮食生产更科学,确保春耕生产开局良好,为“中国饭碗”保驾护航。
从大水漫灌到按需供给,春耕生产更精准。水是农业的“命脉”,肥是作物的“粮食”。呵护“一粒种子”变为“丰收图景”,关键在把功夫做到日常,要从大水漫灌转为按需供给、精准滴灌。“小麦不春灌,产量会减半”。智慧灌溉系统,实现了田间地头灌溉的数字化,只需手指点击调水、配水、输水等指令,即可传达一线AI设备对渠道水位、闸门开度等,让农户告别过去凭经验灌溉的模式,既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又提升灌溉准度和效率,实现供需平衡,让农田灌溉工作更轻松、更高效。
从依靠经验到基于数据,春耕生产更智慧。牛马退场、农机上岗,广袤大地展现农人“慧种地”新气象,农业生产跑出“加速度”。智慧灌溉、机械作业、低空科技、数字巡田、农技下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闪耀科技的光芒,既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又以现代化设备守护田间地头的每一寸绿意,引领着农业向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看天吃饭”到“看屏育种”,从“人扛马拉”到“机种机收”……为农业插上“智慧翅膀”,科技特派员田间地头指导,新农人田间挥洒汗水,农业科技人才让更多科技成果扎根田间,广袤大地上满满“科技范儿”,智慧春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粒良种,千颗好粮。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答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永恒课题”,要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让一粒好种子从“科研室”到“田间地头”,让春耕春管充满“科技范”,让希望的田野更有希望,以科技之力,让农业丰收在春天开个好头。
编辑:牛霄 校对:李祺 责编:张通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