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尺寸、织毛衣,师生家长齐帮忙……近日,四川省成都市茶店子小学周边成了一处热门的市民“打卡地”。原来,在该校的劳动艺术课程节中,师生们历时一个月为校内外的90余棵大树“穿”上毛衣,这些毛衣五彩缤纷,充满童趣,在冬日暖阳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教育部决定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给校内外90余棵大树“穿”上毛衣,是成都市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潜移默化以美育人的生动写照,也是四川各市州积极开展美育实践的缩影,更是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镜头。过去的2024年,四川以教学改革为引领,建立了“美育浸润”主课堂、大课堂、名课堂和微课堂4类课堂。通过3类培训强化领导干部、骨干教师美育素养,建设美育名师工作室及美育成长共同体,形成雁阵培养模式。四川的美育实践,令人感佩,给人启迪。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美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美育与德育相融合,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美育与智育相融合,可以提升人在智力创新中对美的追求;美育与体育相融合,能够激发人们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热情;美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可以发现美、塑造美,愉悦生活。这是教育实践的探索与结晶,也是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以美育浸润学生、浸润教师、浸润学校。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将美育融入到课堂,延伸到活动,拓展到生活,贯穿到学校教育全过程、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通过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品德美、社会美、科学美、健康美、勤劳美、自然美等丰富美育资源,有效发挥美育对学生人格塑造、审美培养、情操陶冶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深化思政加美育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这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考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没有固定的模式、固定的路径,需要结合学校特点及区位特色,有力有效地推进。要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建立校内校外“美育浸润”主课堂、大课堂、名课堂和微课堂,让教学内容红起来、教育气氛活起来、政治导向亮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润物细无声地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心智和全面素养,托举每一个梦想启航,引导他们从“倾听别人的故事”走向“谱写自己的故事”,让青春年少的“梦之队”有更辽阔、更稳固的起飞之地。
编辑:牛霄 校对:曾沧海 责编:张通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