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区域互派干部务实唱响"双城记"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当前川渝各级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四川,还是重庆,各地都在摩拳擦掌,在国家发展战略指导下进行了主动对接,迈出了共融发展的新步伐。

  • 经济发展要按下人才资源共享键

      新时代的发展关键在人才,谁重视人才的服务,谁能够招揽到高端技术人才,谁就可能赢得发展先机。国家如此,地区亦然。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更需要激活人才机制,创新人才服务模式。

  • 让“乡村记忆”为幸福生活增色

      有大家“真情和汗水”的付出,那渐渐淡出视线的低矮草房、贫瘠土地反倒让人有一丝莫名的留恋。而这种的“原汁原味”村史馆将今昔变化、地方文化以及组织建设诸元素融为一体,很好地填补了这一关于“记忆”的空白。

  • 扶贫馆打通消费“最后一公里”

      如果只是靠单一的行政手段,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虽然能够暂时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持续的增收致富问题。四川尝试推行扶贫馆建设,这是一个好思路,为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打通了渠道,满足了城市消费需求,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

  • 检护红色遗址让"红色"传承不留遗憾

      “红色”地址中蕴含的“红色”基因,是革命先辈们用青春、鲜血和生命凝结起来的,需要一代代永续相传。对“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古建筑为代表的旅游景点,更应当把安全放在首位。

  • 把抗战精神转化为治蜀兴川强大动力

      抗战的胜利,铺就和平发展的道路;伟大的精神,激发接续奋斗的动力。今天,我们对抗战胜利的最好纪念,就是从英雄的功勋里汲取精神营养,用吾辈的奋斗告慰先辈的付出,让治蜀兴川的明天更美好。

  • “人岗相适”开启“选人用人”新导向

      在一些地方的“考调”中,主要是“文考”加“面试”,但最主要的还是“文考”,也就是“分数”。这种“唯分取人”的形式,选拔出的人才在知识、能力上有可能出现人岗不符,让一些人才失去“用武之地”,从而埋没、浪费了人才资源。

  • 让爱国主义扎根群众心田

      爱国主义既要内化于心,也要外化于行。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必须要从小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爱国爱家,家国相连,家国一体。没有国,哪有家。

  • 谱写四川涉藏工作新篇章

      没有藏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四川的全面小康。无论是中央对藏区群众的关爱,还是四川对藏区发展的支持,那日益加厚的“幸福账单”,都让藏区群众品尝到生活的“甘甜”。我们要进一步做好藏区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等工作,谱写四川涉藏工作新篇章。

  • 齐心协力推动四川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

      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四川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只要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就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 提升干部开创新发展格局的能力

      各级干部既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也要有宏大的视野,更要有应对当前改革发展中各种矛盾问题的能力,尤其要聚焦重点、担当实干,奋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截住"辍学儿童"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当地政府不能只通过截住学生来解决孩子辍学的问题。应该找出这些学生辍学的深层次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辍学的问题。

  • 画好新发展阶段治蜀兴川"同心圆"

      决战决胜之年,尤其需要凝聚多方合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经济复苏、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多重压力,如何做到化危为机,关键要激发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性,发挥其自身优势,为推动治蜀兴川贡献智慧力量。

  • 页码: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