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以科技创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http://www.scol.com.cn(2022-11-13 13:53:4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林伟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科技部、应急部公布《“十四五”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提到,到2025年,在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重大灾害事故防控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重大自然灾害防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有学者曾用“沙堆效应”来描述现代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当社会足够复杂,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日益紧密,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变量,都有可能是导致结构性失衡的因素。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以科技创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围绕精密监测、精确预警、精准防控和高效救援,加快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强化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健全国家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

  以科技创新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必须汇聚齐抓共管的合力。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科技是民生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是支撑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和基础,是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灾害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树立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市场机制的协同配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让全国“一盘棋”的优势变成灾害防治工作的强大合力,释放更多的“化学反应”,推动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以科技创新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必须激发改革创新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对加强灾害防治能力建设作出一系统重大决策部署。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为目标,以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控、危险化学品与矿山安全风险防控、城市建设与运行安全风险防控、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等为重点,攻坚克难,从根本上提升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能力,扎实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

  以科技创新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必须增强关键领域的实力。面对灾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坚强意志,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固然不可或缺,但未雨绸缪,推动实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和安全应急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建设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精密监测、精确预警、精准防控、高效救援,才是守护家园与生命的坚固屏障。要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好“卡脖子”的技术问题,以信息化推进防治能力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切实筑牢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

  (林伟)
相关评论编辑:林霜校对:余普审核:赖永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