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战略任务与实现路径

http://www.scol.com.cn(2022-10-17 10:59:08)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张宁 张琦
作者:张宁 张琦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并非着眼于在现有水平上粮食生产规模的扩张和生产能力的提升,而是要以丰沃的成都平原和都江堰灌区世界级的独特资源优势为主要依托,对标国内外粮食产业发展先进水平,全面建成全国领先、引领四川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建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筑牢粮食安全生态屏障,推动粮食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增效、绿色导向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成都必须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农业,奋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

  风险挑战

  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主要包括区域粮食供需平衡难度增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较突出、良种良法科技支撑有待增强、粮油产业发展质效仍需提升、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重道远等。

  区域粮食供需平衡难度增大。从2012年到2021年,成都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产量增长速度,近年来,成都粮食总体供给平稳,但由于人口增长的刚性影响,粮食对外依存度较高。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较突出。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成都城市建设用地大幅增加,耕地数量相应减少。与此同时,近年来,生产成本不断攀升,而粮食作物价格一直保持较低水平,粮食生产比较收益偏低,经济作物与粮油作物争地矛盾凸显。

  良种良法科技支撑有待增强。相比发达地区,成都农业科技支撑力、种业产学研结合、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成果转化率等有待提高,此外,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数字化水平也有待加强。

  粮油产业发展质效仍需提升。2021年成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2.7%,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粮油经营主体1774个,但不断上涨的土地流转租金导致其种粮意愿降低。此外,成都缺乏具有产业带动能力的大型成品粮油龙头企业,粮食初加工、粗加工产品多,市场竞争力较弱。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低。当前,成都乡村产业融合方式以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形式居多,经营主体以农户为主,在农事体验、传统饮食、农耕文化等方面的深度挖掘不足,同质化问题突出。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重道远。石油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生活污水、农村固体废弃物等多重因素叠加,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需解决。与此同时,技术零散、集成度低、系统设计不足等问题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形成负面影响。

  战略任务

  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并非着眼于在现有水平上粮食生产规模的扩张和生产能力的提升,而是要以丰沃的成都平原和都江堰灌区世界级的独特资源优势为主要依托,对标国内外粮食产业发展先进水平,全面建成全国领先、引领四川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建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筑牢粮食安全生态屏障,推动粮食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增效、绿色导向。

  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首要战略任务,是全面建成全国领先、引领四川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有力举措,是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的有效路径。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要实现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促进粮食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成都在打造天府粮仓核心区的进程中,必须围绕“一带十园百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逐步形成多要素、全链条、多层次、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方式,妥善解决产业链条不长、质量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实际问题,高质量建成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第二大战略任务,是要完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进多产融合发展,是农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成都在打造“天府粮仓”的进程中,要努力探索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商文旅体医融合发展,推动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重要战略任务,是要筑牢粮食安全生态屏障。当前,粮食安全问题正由单一的数量问题向数量问题、质量问题、生态问题三者相互叠加转变,为此,粮食安全目标也应由单一粮食数量安全转变为由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安全构成的广义粮食安全。成都在打造“天府粮仓”核心区的进程中,必须植根自身资源禀赋,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中国农业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实现路径

  严守土地红线,加强耕地保护。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探索推行“田长制”,设立市、区(市)县两级总田长和市、县、镇、村四级田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机制。建立由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组织等构成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永久性高标准农田。长短结合制定恢复计划,采取“退园复耕”“退林复耕”“退草复耕”等方式稳妥有序恢复耕地,推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归并提质。

  攻关核心技术,增强科技支撑。农业种业技术创新是稳产增产的根本出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耕地就那么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要构建以政府为引领、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的产学研协同攻关机制,共建研发平台或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完善农业科技科研评价、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收益分配等机制,调动科研主体积极性,加速技术研发与成果转换。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培育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肥新品种。创建更高水平的服务体系,提升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服务能力,提高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程度,打通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发展。

  创新经营主体,推进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土地撂荒难题、增强粮油产业发展质效的重要路径。应当实施定向租金补贴,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引导将土地经营权向种粮大户转移,并大力推广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社会服务模式。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提高家庭经营能力,优化家庭经营模式,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微观再造,构建现代农业新的发展模式。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扶持更多小农户发展成为种粮大户,引导返乡农民工等流转土地从事粮食生产。采取土地经营权作价量化入股等方式,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并引导和鼓励合作社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构建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为核心的“农业共营制”。

  健全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是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要大力推进“一带十园百片”高标准农田集聚区和现代粮油产业园区建设,按照园区化建设、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引导先进要素,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加强成都粮食物流枢纽建设,构筑以低温储藏和智能化管理为依托的现代粮油科技储藏体系,扩大粮食储备和中转物流仓容。把握区域特色,以区(市)县为单位进行整体规划,建立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围绕农业生产发展仓储、冷链、运销配套产业,推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商贸服务、金融保险等与传统种养业紧密结合,贯通农业产业链条。丰富企业融资渠道,完善政策支撑和机制保障,培育一批粮食领域龙头企业。借助数字平台力量,提升成都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开发多种功能,促进产业融合。推进粮食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要深入实施“农业+”行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籽种农业和环保农业,营造户外拓展、乡村旅居等生活消费新场景,实现农商文旅体医融合发展。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对农民生活、农村风情、农业特色进行有机结合,探索一体化乡村旅游模式。依托农村良好的自然环境,瞄准人口老龄化趋势,适度超前谋划发展乡村养老产业,大力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

  发展生态农业,提升粮食品质。发展生态农业、提升粮食品质,是保障新时代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要统筹考虑水、土、气农村环境治理,构建适度稳定的环境规制强度和标准,加大各个部门不同类型政策法规的整合力度,维护农业生态安全。植根成都本地的气候、土壤和资源特点,构建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体系,实现以本地肥料、粮食生产和畜禽养殖为一体的循环生产模式。构建起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者单位:成都市委党校)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