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成都”为何成为最热跟评?

http://www.scol.com.cn(2022-7-19 11:10:23)  成都商报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黄静
作者:黄静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相信成都”,这是此次成都发现本土病例后,相关新闻报道下很多网友的跟评。

  疫情突袭,我们总希望速战速决,我们总期待尽早脱身。与病毒赛跑、与时间赛跑的当下,“相信成都”自然成为“热词”。

  疫情近三年,各方一再强调的“主动报备、主动测温、主动扫码”,时刻提醒我们必须自我负责,彼此信任。这一意识刻印在人们脑海,形成惯性思维,就有了不少人脱口而出的“相信成都”。

  此时此刻,人们口中的“相信成都”,不是宏大抽象的高级词语,而是最接地气的生活体验。或许,“相信成都”可以这样理解:市民的岁月静好,城市的负重前行。

  眼见为实,相信成都是一幅幅鲜活的抗疫图景,是第一时间发布疫情信息,及时封控风险小区,迅速集结“大白”队伍,短时间排起核酸检测长队。

  感受为真,相信成都是突发疫情下的井然有序。从锁定活动轨迹和相关人员到分区分类划分管控范围,从抽调充足力量组织核酸检测到启动应急机制保持对社会面有序有效管控,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

  相信成都,是一种号召,一种信任,更是一种信心,一种信念。

  关键时刻,拎得清的成都人,总能一改往日的悠闲姿态,积极投身保护城市的队伍中。“让我来”“让我上”,他们甩起腿杆,就进了风险区、封控区;风雨中,烈日下,他们穿起防护服,就是志愿者、医护工作者。一份若轻但重的责任,被他们扛了起来,一种油然而生的信任,由他们传递开来。

  个人力量虽微,集体力量却大。一人、两人、几千人挺身而出,就能砌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一声、两声、无数声“相信成都”,就能凝聚强大的城市向心力。眼下看到的场景,过往亲历的疫情,是市民信任的基石。无论是毒性强的德尔塔,还是传播快的奥密克戎,我们都能在“有惊无险”中回归日常;无论是在中心城区,还是在偏远郊区,每一个市民都能得到妥善照顾。

  信任虽表现在特殊时期,但积淀在每时每刻,在大事、小事、急事、难事的一一应对中,在“民呼政应”的你问我答中。人与人、人与城之间日积月累的默契,筑牢了一座城市的坚定信念。疫情当下,这份默契,这份信念,就是成都两千万人对城市的热爱,是随处可见的、发自内心的与防疫工作同频共振。

  16日18时起,成都全市核酸检测点实施48小时内混检免费,随后,人们用行动回应,走进了核酸检测队伍。广大市民把“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等客观理性的词语,转化成了热爱城市的情感,防疫人员把“流调溯源”“环境消杀”等各项抗疫工作,转化成了保卫城市的决心。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疫情当前,各项工作正稳步开展,作为城市抗疫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员,我们每个人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过于焦虑。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念,越是不确定时期,越要相信城市。“相信成都”是适时的激励和自我提醒,能在人群中产生化学反应,强化市民对城市的认同,督促个人对自我的约束;还能在危急之时给人指引,在困境之中给人力量,在慌乱之中给人定力。

  信任、信心、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一句“相信”,道出了万千人的心声,也汇集了城市抗疫力量。市民这种乐观豁达的性情,理性热情的性格,是城市重要的精神内核,我们将在“相信成都”的共鸣中,合力抵御疫情。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