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http://www.scol.com.cn(2022-4-18 10:10:45)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许小君
作者:许小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学习“十个明确”

  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以“十个明确”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其中“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基础上的新增,既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发展格局塑造进程中对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谋划。

  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内在机理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这个阶段经济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其着力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我们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与内在机理,增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自觉。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而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在推动经济建设不断向高级形态迈进过程中形成的,走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穷二白的局面,国家集中资源短时间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任务。党的十二大提出到20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经济建设目标。党的十三大强调了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的问题,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我国经济经历了加速发展的阶段,生产潜力不断得到释放,生产要素有效利用,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经济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凸显。党的十五大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根据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重大变化,经过充分论证,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实践的角度而言,经济发展也要遵循量变到质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转向质的提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们主要解决的是量的问题。高速度增长是这个阶段经济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其着力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必须解决好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高质量发展是这个阶段经济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其着力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

  经济发展理论必须与时俱进。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把握发展规律从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判断,强调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高质量发展要夯实制度根基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方能更好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并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入新时代,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要进一步突破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夯实制度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地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与以往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提法有了明显区别。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反映我们党对市场作用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为了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我国的经济发展既要着眼于进一步激发改革活力,增强人民群众对于改革的参与性,也要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发挥“两个作用”,不仅直接关系到促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稳速度、增效益,也直接关系到完全的竞争性市场机制能否真正解决民生领域的一些迫切难题,避免踏入新自由主义陷阱和金融经济危机的风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因此要将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国家调节的互补、互控功能。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这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夯实。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方能更好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新增“明确”,再次突出和强调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这是党坚持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国家,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政治保障,同时也更好地回应了国内外舆论中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制度的猜测和疑虑,有助于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同心同德,按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的未来发展方向前进。在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决议》突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表述,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明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意义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服务于全体人民的市场经济制度。它强调国家的存在先于市场的存在,而在市场的建设、规制、管理中必须重视并信任政府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和权力,以此更好地弥补市场自身的天然不完备性所带来的要素调节“市场失灵”问题。此外,为了防止市场的外部性外溢而损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进而损害社会整体利益,政府必须协调和保护好社会各群体的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长期以来追求规模速度扩张的发展思路,改变依靠大量资源要素的低效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向追求质量效益、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使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实践看,发达国家实现并保持其全球领先优势靠的是创新,一些后发国家迅速崛起靠的也是创新。

  协调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把协调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和重要手段,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通过改革创新,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协同拉动,使协调成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

  绿色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开放是实现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添活力,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使开放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开放,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激发活力、促进改革。

  共享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尺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增加人民福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使共享成为经济发展的价值追求,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既是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提出的治本之策,也是针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提出的战略指引。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在双循环新格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注重内循环驱动、外循环助推,有效实现双循环互促共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有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我国具有规模庞大的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多样。2020年,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也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我国具有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生产体系,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位。人才方面,我国拥有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研究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可以说,我国纵深广阔的国内大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来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充分发挥国际循环的助推作用。“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双循环需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要注重强调内循环驱动,同时还要注重外循环助推,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踏上合作共赢新征程。

  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综合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未来一段时间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注意把握内循环和外循环之间的关系,将内循环和外循环辩证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在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下,注重内循环驱动、外循环助推,有效实现双循环互促共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将安全发展理念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高质量发展是安全发展的保障

  推动高质量发展,前提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发展都难以持续,都不是真正的发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相互交汇的历史背景下,对于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的统筹谋划显得愈发突出和必要。将安全发展理念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就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强化风险意识与机遇意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

  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实现安全发展,要求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虽然我国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正是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既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又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

  高质量发展是安全发展的保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大变局加剧演化,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前进道路上将会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挑战,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为高水平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安全发展,就是要靠发展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高质量安全发展,就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以高质量的发展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各方面安全。

  综上所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关于经济建设的“明确”表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与时俱进,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原则。我们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要紧紧围绕这一伟大历史目标,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任务,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执笔:许小君、马常松,均系绵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