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http://www.scol.com.cn(2022-3-21 10:10:46)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薛新国
作者:薛新国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学习“十个明确”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明确”是基于近年来党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方面的理论积淀与实践探索,进而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作出的战略安排。党员干部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总目标,增强实践自觉性。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内在逻辑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根本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

  全面深化改革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回答好这一问题,要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根本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顶层设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各项制度作出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作出决定。重点阐述了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就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部署,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奠定了“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

  国家治理的中心问题就是制度和治理的关系问题。

  制度与治理协同演进。制度是治理的依据,制度的性质决定治理的方式。治理是制度的实践演进,制度的作用发挥需要通过治理实现。制度与治理相互依存。只有以科学的、完善的、适用的制度体系为依托,才可能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只有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把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是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治国理政规律认识的结果,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往什么方向走,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逐渐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正因为坚持独立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我们才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有主张、有定力。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放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党从国内外政治发展成败得失中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照抄照搬他国政治制度行不通,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必须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民主的发展不能脱离国情、超越阶段,必须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传统、公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社会的成熟性相联系,否则,会给国家造成灾难性后果。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西方国家把他们演绎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鼓吹为“普世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加以推广。“普世价值”强调价值的普遍性,忽视特殊性,其实质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强加给别国人民。实际上,没有抽象的“普世价值”,任何价值观念都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具体的社会政治内容,都会随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要警惕借“普世价值”抹黑、丑化我们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传统的行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构建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前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历史经验表明,经过长期剧烈的社会变革之后,一个政权要稳定下来,一个社会要稳定下来,必须加强制度建设,而形成比较完备的一套制度往往需要较长甚至很长的历史时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审视国内,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仍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今天,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可以说,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前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大胆探索、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面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特别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发挥受到诸多制约,必须朝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努力,着力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

  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表明,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改革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制度,更不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优越性,而是从根本上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和思想观念,逐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进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

  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要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方面着力,最根本就是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中国之治”与“中国之制”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也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这三重考虑,将历史经验、现实需要与未来选择连接贯通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和水平,不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而且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显示了独特优势和效能,丰富了人类制度文明。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意义和总体要求,为巩固构建“中国之制”、不断迈向“中国之治”的未来图景提出了奋进之路。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全会指出,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要求要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方面着力,最根本就是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中国之治”与“中国之制”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并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要部署。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深刻表明,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须牢牢把握三点:

  着力实现制度现代化,引领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紧紧抓住制度现代化这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素,把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融为一体,把制度执行力与国家治理能力融为一体,强调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擘画了“中国之治”的宏伟蓝图: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与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高度契合。

  着力完善制度体系,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在新中国70多年国家发展史上,逐步形成了深刻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性质、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这些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向发力、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共同铸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强大制度支撑。

  着力提升制度执行力,全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更需要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保驾护航。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就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党员干部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就要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勇气。我们要不断与时俱进,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就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对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作出的制度安排。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落实到地方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制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就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执笔:薛新国,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研究”(SC21ZDYZ0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