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打击式教育”奉为圭臬

http://www.scol.com.cn(2021-10-29 8:42:4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曲征
作者:曲征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对孩子进行打击式教育,希望能够让孩子谦虚、上进。但过度打击,往往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适得其反。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90.6%的受访青年坦言父母对自己进行过言语上的打击式教育,45.4%的受访青年表示持续到中学。(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

  顾名思义,打击式教育是指家长挖苦、贬低自己的孩子,不喜欢正面鼓励而喜欢当头一盆冷水。不管孩子表现如何,都要贬低一下。明明孩子成绩不错,家长却说隔壁的小孩拿了100分;明明孩子各方面做得很好,家长却说“你看那个谁谁家的孩子多厉害,你再看看你”;即便考了满分,家长也会说“考试题目太简单了”“拿满分的又不是你自己”。反正不管孩子做得如何优秀,总是得不到家长的夸奖与正面激励。

  “棍棒之下出孝子”是古代一种畸形的家庭伦理观念。受此影响,古代传统的教育子女方式,也是打击式的。这种颇具传统特色的家庭教育模式至今流行,“九成受访青年坦言父母对自己进行过打击式教育”就很说明问题。在一些家庭,打击式教育延续时间还很长,有的延续到孩子大学毕业,有的延续到研究生毕业,有的甚至一直伴随孩子左右。

  有些家长即便心里认可孩子,嘴上也从不加以肯定。其原因,一些家长是为了防止孩子骄傲自满,让孩子时刻绷紧律己之弦,防止孩子“翘尾巴”。还有的家长只看到孩子缺点而看不到优点,或者总喜欢与别人家优秀的孩子攀比,结果眼中的孩子总是平庸的,差劲的。

  需要看到的是,打击式教育模式弊端种种,并非家长们认为的“优质教育方式”。一方面,打击式教育会引起孩子反感和逆反心理,还会导致孩子自卑。家长对孩子持续否定,丝毫没有肯定、激励的话语,会导致孩子情感上远离父母,同时造成孩子没有远见,遇事唯唯诺诺,不敢做决定、定主张。另一方面,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进取心。因为横竖得不到家长的鼓励与肯定,有的孩子便不再喜欢学习,对于考试成绩也不再关注直至自抛自弃。调查发现,59.7%的受访青年坦言打击式教育导致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46.5%的受访青年表示性格叛逆,自暴自弃,36.1%的受访青年指出影响了亲子关系。这对于家长是一种警示,必须引发家长的注意与反思。

  罗曼·罗兰说,父亲的教育方式是鼓励,而不是逼迫和苛求。正面激励与赏识,理应成为家庭教育的主流。笔者曾经读过一位作家的一篇文章,说这位作家小时候写作文拿给父母看,父亲说写得太差了,而母亲却说写得太好了,这位作家便在一边是贬低一边是夸赞的氛围中慢慢喜欢上了文学并成为一位真正的作家。这说明,对待孩子不能一味挖苦、贬低,还应该有赏识与激励。家长们也不妨借鉴一下这位作家父母的做法,分一下工,一位对孩子适当贬抑,另一位则予以褒扬与赞美。这总比一味对孩子挖苦、贬低、打击要好。

  打击式教育模式应该退出家庭教育的舞台,一味挖苦、贬低、打击孩子的教育方式当休矣。(曲征)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