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农民丰收节”中华农耕文明的符号

http://www.scol.com.cn(2021-9-23 9:06:0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胡建兵
作者:胡建兵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9月23日,农历秋分,我们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3年来,丰收节逐渐成风化俗、深入人心,成为亿万农民自己的节日、中华农耕文明的符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窗口。( 9月22日《人民日报》)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我国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一件蕴涵人民情怀的好事。

  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将极大地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近年,各地通过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品尝美食等活动,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很多地方根据节庆特点和假日节点,举办了具有当地特色、主题鲜明、和农事有关的节庆活动,也形成了一批民俗活动、农业嘉年华等知名品牌。随着休闲观光大众化正成为常态,广大市民也有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味农村情调的需求和田园梦想,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要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遵循“务实、开放、共享、简约”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办节日。各地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好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纷呈。突出地方特色,不搞千篇一律;坚持节俭热烈办节日,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地呼应、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全国性节日氛围;要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农民广泛参与是关键。支持鼓励农民开展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农民的节日农民乐。

  “农虽旧业,其命惟新”,中国是农业大国,高质量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和重要推动力,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营造重农崇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办好丰收节是亿万农民的热切期盼,是传承和弘扬农耕文明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深化农村改革。“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综合性的节日,既是农民的节日,也向其他社会群体开放,要举办各种优秀的农耕文化活动,让全社会、全民都感受到丰收的快乐。使“农民丰收节”成为中华农耕文明的符号。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