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 行贿人“黑名单”制度有助于反腐倡廉

http://www.scol.com.cn(2021-9-9 9:45:2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江德斌
作者:江德斌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意见》强调,健全完善惩治行贿行为的制度规范,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规范化法制化;组织开展对行贿人作出市场准入、资质资格限制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推行行贿人“黑名单”制度。(9月8日澎湃新闻)

  以往在谈到腐败问题时,大家最关注的是受贿人,津津乐道其贪了多少钱,对行贿人却不太在意,甚或不把行贿当回事。其实,行贿与受贿是腐败的一体两面,缺一不可,也即俗话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因此,在全力打击腐败之际,就应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将两头都堵上,让行贿人也承担相应的法律代价,推行“黑名单”制度,提高行贿人的违法成本,从而巩固反腐成果,更好地营造廉洁清朗的社会环境。

  行贿人之所以给受贿人财物,其目的很明确,就是借此打通关节,从而利用受贿人的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受贿人与行贿人成为了利益共同体,双方达成非法交易,都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利益,并由此引发了腐败行为。显然,行贿是滋生腐败现象的一大要素,在打击遏制腐败的时候,必须两手都要抓,将行贿行为也打压下去,形成不敢行贿、无需行贿的有利局面。

  根据刑法第390条第1款的规定,犯行贿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可见,对于行贿人不能轻易放过,应依法予以惩罚,让其付出法律代价,方能起到警示效果。

  除了法律惩戒之外,探索建立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发挥信用惩戒威力,亦有可行性。行贿人是为了获得非法利益,才与受贿人勾连交易,以便从其他领域获得更高的回报,其行为破坏了市场公平,扰乱了社会秩序,违背了诚信原则,理应受到信用惩戒。因此,将行贿人列入“黑名单”后,可作出市场准入、资质资格限制、禁止融资贷款、限制高消费等联合惩戒,让其背负信用污点,品尝到违背诚信的代价。

  信用惩戒均有一定的期限,那么可以根据行贿人的违法情节,施以对应的信用惩戒期限,给其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在期限内未有再犯行贿罪,则到期后将其从“黑名单”剔除掉。由此,通过法律惩罚和信用惩戒双重打击,让行贿人付出最昂贵的代价,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不敢再去行贿,树立对法律和社会信用的敬畏心。同时,营建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行政环境,让大众按照规则流程办事,无须走行贿之路,以降低行政摩擦成本,都可以享受到廉政带来的社会红利。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