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仅仅是称谓而已,“里子”比“面子”更重要

http://www.scol.com.cn(2021-9-23 8:19:5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苏尚久
作者:苏尚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政府倡导各方媒体在宣传上,不使用‘农民工’等歧视性语言,让从业者有尊严……”这一建议,深圳市人社局近日答复称,“经核查,目前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媒体在报道中对‘农民工’群体仍然使用‘农民工’表述。2019年12月4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也采纳了‘农民工’表述。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标中央主要媒体报道,我市虽不能要求本地媒体不使用‘农民工’表述,但也将结合深圳实际,引导新闻媒体多使用‘来深建设者’表述,并指导督促本地媒体加大对来深建设者宣传力度。”(9月21日澎湃新闻)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这一称谓,最早于八十年代初期由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提出,自2004年起网络媒体开始使用这一表述。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农民工”广泛分布于城乡各个行业、各条战线,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国家建设、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曾几何时,由于“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着装简陋、卫生习惯较差,被人歧视的现象时有所闻。但随着“农民工”劳动价值逐渐被大众认可,这种现象大为改观。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人格尊严、合法权益的保护保障,除了我国《劳动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为“农民工”朋友撑起法治“保护伞”外,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保障措施,并成立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持续整治拖欠“农民工”薪酬行为;每逢春节、国庆等节庆收假,还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安排专机专车专列运送“农民工”返岗就业,并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一系列暖心服务举措,使“农民工”地位得以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打上鲜明时代烙印的“农民工”出现了代际更替,告别了社会大众对他们“肩挑背磨”“日晒雨淋”的传统印象。今年8月,人社部发布《2020年北京市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北京“新生代农民工”占比达到50.1%,男性占比高于女性。其中,“新生代农民工”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为21.2%;就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为7.9%,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中增幅最大。“新生代农民工”登上微博热搜,特别是“农民工”成为“码农”引发网民热议,甚至有网友调侃:“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农民工’。”

  近些年来,关于“农民工”这一称谓是否涉嫌职业歧视,一直争论不休,偶见官方及新闻媒体使用“新产业工人”“新市民”等词汇替代“农民工”的表述。但笔者认为,“农民工”仅仅是一个称谓而已,与人的姓名是一个符号别无二致,与其煞费苦心地在更新称谓这一“面子工程”上“打嘴仗”,还不如真心实意地在为农民朋友办实事这一“里子工程”上“见真章”,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千方百计保障他们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不遗余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工”朋友地位不断提升、人格受到更加尊重、价值得到应有回报、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苏尚久)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