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关注公众号,孩子就学不好了吗?

http://www.scol.com.cn(2021-6-13 8:09:0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严奇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各位家长,请关注***公众号,点击第二季任意一期进行注册,务必注册”““请大家尽快填写***APP下载注册个人信息”……最近一周,家住山东青岛崂山区的李女士反复收到孩子班级群内发布的下载APP、关注公众号的通知。“班级经常有这样的通知,不注册都不行。”李女士说。(《工人日报》6月12日)

  事实上,李女士的烦恼在现今很多家长身上都会碰见。眼下,不少学校开始探索“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引入公众号、APP等手机应用邀请家长注册使用,则是一种实现手段。不可否认,这些新型手机应用,丰富了孩子们的线上学习生活。可“全则必缺,极则必反”,反复下载注册使用,无疑成了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负担。

  一部分家长每天在公司单位,需要应付各种工作群信息,完成各类手机应用KPI,回家之后还得响应家长群通知,完成关注下载指定手机应用的“家长任务”。网络生活的私人空间被校方各类教育应用挤占,怎会不产生怨言?倘若处理不当,甚至可能如“批改孩子作业”一般,引发家庭矛盾与家校矛盾。

  试问,如果家长不关注校方指定公众号,不下载校方指定APP,不输入个人信息注册账号,孩子是不是就上不了课,学不了习,或来不了学校呢?学校与家长之间,仅存在教育合作关系,一者不是广告推销商,一者也不是广告消费者,后者没有必须服从前者指定要求的义务。不能让用于搭建家校关系的手机应用,成为关系负担。

  的确,将布置作业、传达通知、调查问卷等一些传统线下教育工作搬到网上,有利于减轻学校工作量。然而,学校不能盲目要求家长配合,忽视家长一方意愿。施展教育手段,也得适应广大家长群体的手机使用习惯。教育手机软件过于繁杂,易留下不好的服务体验,使家长产生倦怠心理,而这样的用户黏性不会很高。

  其实,有家长抱怨学校布置的手机应用过多,并非手机应用不好用,而是同质化倾向严重、淘汰率较高,信息输出端过多反而令家长无所适从。现今的手机应用市场,讲究简约化、集成化、智能化。能用一个公众号或者一个APP完成的工作,为什么要区分那么多不同的应用?背后究竟存在什么样的管理思维?

  必须看到,需要家长下载关注的APP、公众号过多,可能存在“懒政”“懒教”因素。从成本上看,开发一个集成综合平台,或者二次开发一款手机应用,比重新开发一款小型应用要高。加之一些部门不愿数据共享不愿合作管理,在孤岛效应的影响下,自然喜欢反复推出新应用。适时推出一款新型手机应用,甚至还可以作为“政绩工程”自我标榜。由此一来,家长使用体验就很难被注意到了。

  对于此类问题,必须由上至下加强统筹力度。除了要引入集成化思维,减少功能重复的手机应用,还得加大质量考核,避免开发华而不实的教育功能。对于那些“僵尸化手机教育应用”,及时下架,并对相关单位进行批评。开发新款手机应用,则需要树立“学生为主、家长为主、老师为主”的管理思维,优先关注末端使用体验,促使实现从“要求家长使用”到“家长主动使用”的有益转变。

  面向未来,开展网络空间下的教育工作必定更加精简和高效。不能让繁杂的手机应用绑住家长施展教育的手脚。(严奇)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