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移风易俗新风尚 让生态葬“叫好又叫座”

http://www.scol.com.cn(2021-4-4 10:05:5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孔德淇
作者:孔德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又到一年清明时。随着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殡葬改革、深化移风易俗,骨灰撒海、网上祭祀等新型殡葬方式为越来越多人所熟悉。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人在抱怨天价墓地难以承受的同时,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墓地价格低廉却依然难获人们的认同。(4月2日 新华社)

  不兴墓地,不立碑碣,将先人骨灰埋放于红花绿草之间。相比传统墓穴,树葬、草坪葬等生态葬法不仅节约用地、绿色环保,且售价低廉,然而在许多地方却乏人问津,且地区差别较大。在中西部地区,与传统公墓区域祭祀者络绎不绝相比,生态墓区显得颇为冷清,与国家推行生态葬的强烈意愿间存在较大落差。

  按理说,践行绿色理念,推行生态安葬,完全可以理解。中国人多地少,特别是大城市,以及一些人口密集地区,墓地供应日趋紧张,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一穴难求”,民众在墓葬问题上的支出越来越大,进而炒出天价墓地的情形。节地生态安葬不仅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也是现实国情使然。

  但也应看到,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多人认为,通过传统墓碑祭祀,才能寄托哀思、体现孝道。这也是为何现在接受生态葬的人相对较少,普通家庭仍偏向传统墓葬。一些殡葬商家赚取暴利的经营模式,也正在对固化传统殡葬观“推波助澜”。比如有的公墓雇请花圈店、风水先生等帮助推销,这些人为了提取高额回扣,自然会宣扬封建迷信、推荐高价墓地,助推百姓盲目消费。而丧户既然多花了钱,也偏向于大操大办。

  殡葬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是一个长期过程,“先人庐墓”也不仅仅是一个个隆起的坟丘,而是生者寄托情感的符号。短期来看,传统葬法的主导地位仍难撼动,需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行业改革与移风易俗并重,方能让习俗、观念慢慢转变。针对一些地方的殡葬攀比倾向,相关部门可出台更多刚性规范约束,比如规定新建公墓不允许建设永久性建筑,不允许建造钢筋、混凝土的人造景观,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节地、生态葬区等。此外,国家在审批新公墓时,指标更多向环保型、绿色型墓园倾斜,尽量减少新建白色公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

  好的理念也有赖于理想的现实路径,加强市场端创新和优质产品供给同样重要。殡葬从简不等于就陋,一方面,生态墓地可以打造成庄严肃穆而不失典雅温馨的风格,让逝者家属感受到生命回归自然。另一方面,公墓要加大符合人们文化品位和精神需求产品的供给,在庄严感和仪式感上提高标准,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倘若该实行的政策和服务皆尽其善,那么生态葬必然叫好又叫座。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