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怎样才能“分”得下去?

http://www.scol.com.cn(2021-3-1 9:06:04)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张舟
作者:张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天,《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施行,这意味着成都垃圾分类正式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轨道。对大多数人而言,垃圾分类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件“麻烦事”。但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垃圾分类牵一发而动全身,更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小事”,意义重大。  

  早在2019年,成都就被列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作为试点,成都在城市居民小区和农村散居院落的垃圾分类应有何区别,农贸市场的果蔬垃圾和大件垃圾又应如何处理等问题上,进行了有成效的探索。但一区一域试点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全域推开就必然会成功。垃圾分类怎样“分”得下去,仍然是难题。  

  无论是小范围试点,还是在成都全域推行垃圾分类,问题始终在于如何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群众习惯养成等方面。要在成都建立“全链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实现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原则和初衷,我们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的精细化、全过程、主动式管理,需要从源头开始,倒逼重整生产和消费环节,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实现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因此,做好垃圾分类,首先必须因地制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切忌急功近利。长时期以来,社会普遍认为垃圾分类是一项技术门槛很低的工作,因为只看到了垃圾分类“链条”上的一环,却忽视了整个产业链。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成都在探索实践中,已初步形成了符合自身情况的垃圾分类基础和经验,但仍需巩固成果、补齐短板、形成链条、构建体系,才能避免在反复、犹疑中消磨公众参与的热情。  

  其次,做好垃圾分类,关键在于解决“投放”与“处理”。投放不规范,处理环节自然也就无从下手。但若是处理能力跟不上,投放再规范,却也难保出现“前分后混”的现象,无法产生足够的效益驱动垃圾分类产业发展。有鉴于此,要持续做好“投放”与“处理”两个环节的建设工作,头尾两端相向而行,不断磨合改进,逐步提升要求,形成闭环,摸索出成本可控、成果可见的垃圾分类模式。  

  第三,做好垃圾分类,需要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引导,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管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认可这是每个现代公民应尽之义务。但是,垃圾分类工作的“产生者负责,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却鲜有人知晓。只有人人都遵循这一原则,规范的投放习惯才能得以形成。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只有当更多的人身体力行,让垃圾分类成为刻在脑中的“下意识”,在面对垃圾箱上“可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标识时,不再有疑惑和踌躇,垃圾分类才能真正从时尚走向“日常”,从一时的“兴奋劲”成为持久的习惯,改变城市的面貌,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获得感。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