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http://www.scol.com.cn(2021-3-28 9:32:2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纯银
作者:刘纯银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李子已经开花坐果了,花期的抹芽、病虫害防治都要重视!”3月初,四川省屏山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吕秀兰正带领团队培训农民。成都、雅安、阿坝……从北京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归来,吕秀兰马不停蹄地奔赴各个水果生产基地,经常从早忙到晚。(3月21日《人民日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尤其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催化下,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上应用更是层出不穷,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就显得更为紧迫。同时,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也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更何况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惠民利己、一举双赢的好事。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好事。过去,由于村民缺乏技术农村缺少人才,不少地方农业不增产、农民不增收等问题时有发生。如在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由于“夏黑”葡萄栽植密度上限为一亩150株,有村民却种了600多株,因操作不当会导致通风透光差、授粉不良等问题,让村里的葡萄种植户几乎颗粒无收。为了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问题,吕秀兰教授索性在村里驻扎下来,带领团队手把手指导果农,去年葡萄园亩产达到了3000余斤,120亩纯利润约200万元。无独有偶,如今羌脆李也已成为茂县8万果农脱贫的主导产业。正如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田孟良所说:“农业技术本来就不应是孤芳自赏的艺术品,要用来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也是成就自己科研事业的好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阔的农村更是最好的科学试验场所,也是最大的成才舞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才叫真本事。”这些年,吕秀兰教授和团队在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等地建立了葡萄、李、甜樱桃科技示范基地40余个,累计推广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超过70万亩,累计增收达40亿元以上,每年带动5000人脱贫。这一串成功数据也告诉我们,在农业科研领域,复杂高深的成果、逻辑严密的论文,只有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才能最终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广袤的基层大地,恰有取之不尽的科研素材,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也如吕秀兰教授所说:“既然我搞的是果树研究,就一定要拿出一点成果。让农民都富裕了,研究才算有价值。”

  其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们既需要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的挖掘;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时代需要更多专家教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通过主动对接“三农”需求,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乡村振兴的前进步伐。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