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为什么有这么高的魅力

http://www.scol.com.cn(2021-3-15 10:12:1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宗英
作者:李宗英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一部在豆瓣开分就接近9分、且分数持续上涨、几乎零差评的党史题材电视剧,正是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档播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没有营销、没有热搜、没有词条,就是这么低调地播了一个月。有的只是慢慢陈述那段历史、那段峥嵘岁月。

  这部电视剧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可谓是既严肃认真,又积极活泼,《觉醒年代》很有质感。第一,精准的年代质感和有效的地域质感。第二,人物性格饱满、有趣,甚至是不成熟,逐渐地进步等。第三,人物思想意识上“一分为二”,不偏不倚。第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严肃正剧当中,加入“父子情”的内容,实现精准的剧情共振。

  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觉醒年代的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批名冠中华的文化大师和一群理想飞扬的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实际上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整个宋明以来,一直在走下坡路,到了满清的时候,尤其是到了十七、十八世纪以后,当西方社会通过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掀开了历史发展的快车道,整个社会走上突飞猛进的发展道路,而我们中华民族仍然处在明清以来的逐渐凋零和僵化的道路上,深陷其中。因此,从十八世纪以后,我们中华民族被整个世界大潮远远甩开,一直到1915年新文化运动,这时候的中华民族,饱经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等一系列民族的灾难和耻辱。在这个时候,很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深怀着忧虑和感情的知识分子,开始内心里边思考,中华民族的命运该何去何从。

  该剧客观地呈现了不同人物的政见之分,但不做主观上的评判。像复古派的辜鸿铭精通多国语言,一身遗老打扮,却依然可以在《中国人的精神》演讲里,痛斥北大青年“长在心里的辫子”。除了新旧两派的对立,就连《新青年》内部,也有很多不同意见。比如钱玄同曾提过废除汉字,陈独秀不同意;比如陈独秀说《新青年》不谈政治,李大钊也不同意;比如陈独秀认为倡导新文化就是要和旧文化决裂,蔡元培也不同意。但这不影响他们成为朋友,碰上需要一致对外的时候,曾经挣得面红耳赤的“新派”胡适和“复古派”辜鸿铭,也可以放下彼此成见,联手走上谈判桌,跟英国人一争高下,一手维护国格,一手维护公理。

  全剧将每一个历史人物还原到历史的场景中去,用理念分歧埋下伏笔,也让历史课本上的人物成了一个个具体可感的人。蔡校长的就职演讲,也是可以载入史册的著名讲话,剧中也有精彩的复刻。“诸君来北大求学,如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定然会很高很深,诸君来北大的宗旨,是做官发财,那这个宗旨就错了,求学的路,就必然走偏了。平时冶游,考试来了,才去翻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考试结束,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以此活动于社会。这样的人,将来当了教员,一定会耽误学生,进入政界,一定会耽误国家,这是误人误己。”把读书当成求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对知识没有敬畏之心,这种现象至今依然存在,100多年前的演讲,即使在今天,依然很有意义。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