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以公园城市为特色的都市圈营建路径

http://www.scol.com.cn(2021-2-8 9:15:10)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朱直君
作者:朱直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伴随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城市群已经取代孤立的城市,成为人口城镇化的主要阵地和多极世界中的竞争主体。各国大城市尤其是国际大都市,普遍呈现“都市圈化”特征,即由中心城市引领周边城镇协同发展,藉此成为网络化城市群的发展核心。

  聚焦国内,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遵循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规律,成都都市圈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大背景下,也应探索以公园城市为特色的都市圈营建路径,从而以新的发展方式增强区域经济人口承载能力,以新的区域形态塑造宜居比较优势,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结合公园城市的理论内涵,以公园城市为特色的成都都市圈规划建设宜着重突出五大方面思路:

  突出生态优先,从关注城镇空间转向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营建,协同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强化区域协同,立足世界眼光,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改变单中心集聚、圈层式蔓延的发展模式,塑造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空间结构,在大区域、大格局中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着眼民生改善,强调以人为中心的都市圈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宜居宜业品质,强化人口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增进民生福祉。

  增强安全保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各领域和全过程,增强忧患意识,都市圈内城市共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协同增强安全韧性。

  推动产业生态圈建设,全面提升都市圈发展能级位势,以跨区域产业生态圈为经济组织方式,将创新驱动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引擎,实现从行政区向经济区发展模式转变。

  在上述思路指引下,以公园城市为特色的成都都市圈规划建设,可围绕以下五大方面进行探索: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体系,共同锚固都市圈绿色空间本底。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综合评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增强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适应度及匹配性,推进都市圈内部功能重组,结合成都“十字方针”在都市圈范围内统筹划定功能分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共同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以生物视角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统筹构建生态廊道,共同保护都市圈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栖息地,提升都市圈生物多样性水平与生态空间效能;加强跨界河流协同治理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共同保护碧水蓝天的区域生态环境;传承天府农耕文明,严保成都平原良田沃土和精华灌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突出以人为中心的都市圈建设,共同打造彰显公园城市理念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强化区域公服资源共建共享,推动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统一,共同建构满覆盖、便捷化、“公园+”的社区生活圈;打造“轨道上的成都都市圈”,共同构建“四网融合”的轨道交通体系和高效畅达的高快速路网体系,消除都市圈交界地带“断头路”“梗阻路”,共同塑造全民共享、功能多元的三级绿道网络,共建绿色便捷高效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将城镇建在“大生态公园”中,构建城绿交融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布局模式。以龙泉山森林公园为区域“中央绿心”,统筹构建都市圈空间总体发展格局和城镇体系,强化成都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东部新区、国际铁路港大港区等的辐射带动作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走廊,与重庆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共同塑造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的大美田园,实现农商文旅体养融合发展;突出重大市政设施统筹协调,共同推进“新基建”建设,打造韧性都市圈。

  以产业生态圈为区域经济组织方式,打造全国经济发展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按照“人—城—产”逻辑,共同构建形成错位发展、有序竞争、高效协同的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全面统筹主导产业明确、差异发展的产业功能区建设,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创新主阵地和转型新动能,推动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高质量推进“两区一城”协同发展,共建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高能级共同体;共同打造文旅走廊,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着力推进“三区三带”建设,打造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发挥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天府新区、东部新区三大高能级空间载体的引领作用,推进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协作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发展。(作者系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一所所长)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