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梯队”与“次序”

http://www.scol.com.cn(2021-2-2 8:10:27)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志杰
作者:刘志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科技创新是未来发展的新动能,也是今年两会绕不开的话题。不少来自学界、业界的代表委员,把目光聚焦在如何最大程度激发科技创新这个动能上,从人才到机制,谈问题想办法,给了很多有启发性的建议。

  比如,谈到人才,省人大代表、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张芷恩注意到,地方企业科技要发展,除了高精尖的人才,还要注重鼓励引进基层和中层的科技人员;省政协委员杨维清则注意到,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还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建议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放权给高校后,还可以改变审批次序,从审批制到注册制。无论是关注人才“梯队”还是管制体制机制流程的“次序”,都切中了关键点。

  科技创新首先要有主体,比如企业的潜力就有待挖掘。但企业的创新,归根结底,也依赖人的创新。抓住人才“梯队”建设,可谓抓住了一大要害。我们常说,要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待遇,就是真金白银引进,这方面,尤其是针对高精尖人才的引进政策方面,正如省人大代表张芷恩评价,一些地方已经做得很好。但引进后如何用“事业”留人,就不那么简单了。一些重点企业和项目,在投资落户时,会考量当地的产业集群、科教基础,因为只有本地的基础有了,外来的项目才能更高效率开展工作;同样的,引进一些特定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们考虑的也不单是待遇,更有本地是否有适合他们发展的事业伙伴。尤其是大部分的企业科创人才,涉及到的应用创新,不是靠一个人坐在“冷板凳”上的推理演算得来的,而是非常依赖团队协作。有没有一个基层、中层、顶尖级别相适宜的人才梯队或团队,事关整个事业的进展,也事关被引入人才日常工作的幸福感。

  现如今,上海、广州等地纷纷修改落户政策,比如广州近日透露,将出台实施差别化入户政策,符合年龄、社保条件的大专学历人员将可在广州白云区等7个区入户、购房,这都是争取各级别人才的信号。而成都虽然几年前就率先打响了人才争夺战,但随着国内各特大、超大城市都加入这场战斗,对各梯队人才的争夺已经白热化,针对科创人才的基层、中层引进政策,可能是到了一个需要进一步放宽、加码的时候。提高中基层人才待遇,让科创人才引得了凤凰也引得来团队,才能更好搭建一个健全的科创人才体系。

  除了人才的“梯队”,另一个关于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提案,则涉及到体制机制中的流程和次序。实际上,优化流程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提高效率的过程。而好的流程,应该是抓大放小的——比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显然重点要依赖创新主体,因此,流程就要为他们服务而不是制造障碍。在职务成果已经“确权”后,更大程度放权给科学家,进一步改变审批流程,显然是优化的一个方向。

  实际上,无论是“梯队”还是“次序”,我们在释放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都已经有所考虑。比如,此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都有所涉及的“天府实验室”,从“梯队”上看,属于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且统筹配置优势科技资源,能选择最优秀团队和科学家按新机制整合组建;从“次序”看,属于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能够最大程度打破各种制度藩篱——这些,也都是它的特色和竞争力。从健全人才梯队到打破制度藩篱,最大程度给科技松绑,让科技创新成为一群纯粹的人追求的纯粹事业,才能最大程度释放科技创新这一新动能。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