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网评:“我将无我”彰显为民初心的崇高境界

http://www.scol.com.cn(2021-2-20 8:51:5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徐向东
作者:徐向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学习思想,领悟经典,感受平“语”近人。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于2月18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当晚播出第一集《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

  本集节目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主题,重点讲解了“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三个习近平总书记喜欢的典故,用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的论述。选择“初心”作为开篇主题,更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精神与情怀。从这三个典故的学习理解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彰显为民初心的崇高境界。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体现“无我”的大胸怀、大格局。2018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这个典故,意思是真正的贤人要随时准备拿出大镜子来照自己,不让自己有丝毫的瑕疵,连公家的蜡烛这样的小东西、小利益,也绝对不会拿来私用。公私是一把尺,丈量境界高下,也是一杆秤,称出格局大小。对共产党人来说,初心就是一心为党、一心为国、一心为民的无私之心、无我之心。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无我”体现大公无私。广大党员干部要不计得失、不谋私利,鞠躬尽瘁、无私奉献,涵养“无我”的大胸怀;坚持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涵养“无我”的大格局。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体现永葆为民初心的重要性。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这个典故,意思是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民之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人格的鲜明价值指向。共产党人保持“无我”的状态,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化党的意识和宗旨意识,以坚强党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我们党拥有不竭力量源泉。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体现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引用这个典故,意思是人需要经常反躬自省并虚心接受提醒批评,才能不断进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难在不忘、贵在坚持。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反思检身、永不自满,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达到“无我”境界,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经常给自己来一场思想政治体检,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典故,生动诠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丰富内涵,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升人生境界指明了方向,也为达到“无我”的精神状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线图。(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